B05: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西南的琐事尘语~~~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西南的琐事尘语
江户趣味
洁 尘
  ◆ 洁 尘

  在网上搜逛,看到一则消息,北京的一家拍卖公司说是要拍卖《光琳派画集》。我来了兴趣。仔细看这则消息:这部一函一册的《光琳派画集》是日本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审美书院出版的,没有标明底价,除了封面,里面的内容也没有任何呈现,什么都不让那些只看不买的爱家(比如我)瞄一眼。抠门卖家和抠门爱家,倒也对路。我估计这书挺贵的,这个版本,虽然不是太早,但还是挺稀罕的了。

  光琳派是江户早期的艺术巅峰派别。它之后,是江户中期的文人画和江户晚期的浮世绘。而一般所说的江户趣味,其实重点就在于光琳派的风格。光琳派是“宗达——光琳画派”的简称,这个派别的第一座高峰是本阿弥光悦,他首先将绘画的意境带入日常用具中,在绘画之外,还是漆器艺术家和陶器制作家,使得光琳派对日常生活和大众趣味施与影响和给予引导这一方向得到了确定;之后,表屋宗达的作品更进一步,赋予了更加明确的装饰性要素。到了尾形光琳,应该算是一个集大成者,从此,影响日本社会方方面面的“江户趣味”形成了。

  什么是江户趣味?料理的品质、居家的细节、穿着的基调、人情来往的周详礼数,等等,一两句话真还说不清。有专家研究说,日本社会的人文形态到了江户时期就被定型且美化了进而固化了。江户趣味这个说法,细化到视觉上,无论是纯粹的绘画作品还是陶器、瓷器、布料、纸品包装……有那种清简、淡雅、精致、充满了浓浓的日本味儿的风格,就可以叫做江户趣味。

  我通过印刷品和网络,看过尾形光琳的一些作品。最喜欢的是他的代表作“红梅白梅屏风图”。——金色的背景上,意境料峭且高妙的两棵梅花,一红梅,一白梅。树干上画有苔藓。两棵梅花之间是银色的,呈现出复杂波纹的溪流。整幅画,古朴、典雅,装饰性也相当强烈。1969年,日本把这幅国宝级的作品印成了邮票,一套两张,齿孔把银色溪流从中间断开。估计很难有人舍得把这套票断开。这幅图如果直接上布印染,效果也是非常惊人的。据说,光琳派对和服面料设计的影响也非常大,其印记在京都“友禅染”上非常明显。我在京都看过“友禅染”,十分华美丰富,实在是让我这个花布控走不动路。

  这些天在看友人江川澜译的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冈仓天心说,“在我们的俗语中,如果一个人不能领悟人生亦庄亦谐的微妙意味,我们说他‘没有茶气’;而对无视人间悲苦,听凭感情冲动恣意放浪的唯美主义者,我们会责备他‘茶气过盛’”。

  冈仓天心这段话特别有味道。我看过评论光琳派中坚人物表屋宗达的一段话,(他)“将浑身是劲的庶民文化底色,着上贵族艺术流丽洗练的彩衣,融合古典传统和近代造型,重现日本画细腻、纤巧又富町众智慧与生活感情的新大和绘。”仔细品味这段话,不就是恰好的茶气成就了光琳派,也成就了江户趣味吗?!而光琳派开山鼻祖本阿弥光悦就是一位杰出的茶人(茶道大师),这也是我在《茶之书》里读到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嫦娥三号落月
   第A04版:嫦娥三号落月
   第A05版:嫦娥三号落月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阅读·连载/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B12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6版:广告
看 花
远近事
无 题(331)
哥丁根的牧鹅少女像
主 题
公共场合说什么
江户趣味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B05江户趣味 2013-12-15 2 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