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惭愧我只是刚刚才了解“待用咖啡”这样一个美好的事物。说起来媒体几个月前就有报道,而它在意大利据说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百年前。现实就是这样,像我这样的手机族,几乎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有点意思的冷笑话,但那些让人感到温暖的故事,往往快速沉寂。
所谓待用咖啡,即顾客在咖啡馆点单时,可以要求多点一杯“待用咖啡”(suspended coffee),咖啡馆会留给生活困顿的人随后取用。这个百年前,又有一说是二战后在意大利流行起来的传统,已经沉寂多年,近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又开始在世界范围传播。
欣闻上海也有一家提供待用咖啡的咖啡馆,但可能生活困窘的人更希望获得一杯免费的牛奶或豆浆,所以应者寥寥。关注底层的微博大V、陕西省公安厅原副厅长陈里发起的行动就比较接地气。他于今年4月发起的“待用快餐”公益活动,得到西安、南京、郑州、苏州、昆明等地多家餐饮店的积极响应。但奇怪的是,来免费领取的人仍然不多。人们分析说,有这样需求的人其实很多,但他们往往信息闭塞。我个人以为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内还没有培养起成熟的“待用文化”,困窘者很可能因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而止步不前。关于对卑微者自尊心的维护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日本寺庙里的功德箱都是不上锁的,如果有人从里面拿钱,和尚会视而不见。和尚的解释是:“能到寺里拿钱,可知已窘迫至极。”
我不知道日本寺庙的真实情况,但这个故事得以广泛传播,说明公众认可这样一种社会法则:走投无路的人需要施舍,但同时他们也需要尊严。由此广州在高架桥下可以睡人的地方放置尖利水泥桩,驱逐过夜的流浪汉,让人难以接受。
待用咖啡、待用快餐,或者社会各界对北京“井底人”的妥善安置只解决一时一刻或个体的问题。而真正可能带来改变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留存一份待用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