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通融”出来的9分钟
1998年3月16日,我作为新任驻美大使向克林顿递交国书。美国规定,大使作为一个国家的特命全权代表,到任递交国书时,可以检阅美国的五军仪仗队。美国不是三军仪仗队,而是由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海岸警卫队组成的五军仪仗队。作为大使,我检阅的五军仪仗队每个军种有两个礼兵代表。
根据美国礼宾规定,新任大使向总统递交国书时,可以带夫人和家属,但不能带馆员。我赴任时夫人秦小梅正好在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任国际部主任,我的孩子也不在美国,我觉得自己一个人去“吃亏”,便向美国国务院礼宾司提出,我想带一位同事去。礼宾司坚决不同意我另外带人,但“通融”了一下,把总统会见我的时间由5分钟延长到9分钟。就这样,我在白宫向克林顿总统递交了国书,并与他进行了和其他大使相比时间最长的交谈。那次,在我之前递交国书的是来自人口较少的一个国家的女大使,她带了丈夫、孩子、父母、公婆共十余人,但只与总统交谈约3分钟。
“9·11”事件前,美国白宫在圣诞夜是对外开放的。按惯例,美国总统当晚会邀请外国驻华盛顿使节到白宫过圣诞节,总统还会与这些使节一一寒暄。国务院礼宾司规定,到白宫过圣诞节的大使不能带同事,但可以带家属。
1998年圣诞节的时候,我是一个人去的。我从白宫出来时,又看到一位非洲国家的大使带夫人和五个孩子欢欢喜喜到白宫过节。
到了第二年圣诞节,我才带着已经到馆任参赞的夫人以及当时在美国学习的儿子、侄女、侄子到白宫过节。他们都是第一次到白宫,带着好奇和兴奋和美国总统一起过圣诞节,受到克林顿总统夫妇热情接待。事后,我对美方礼宾官员表示感谢并开玩笑说,我可没有打破上述两位大使带的人数纪录。
克林顿属于美国“二战”后“婴儿潮”一代,上台时才47岁,成为仅次于西奥多·罗斯福和肯尼迪的美国历史上第三年轻的总统。克林顿英俊潇洒,能说会道,深受美国选民尤其是女性选民的喜欢。他记性好。据说有一次在白宫与到访的日本首相会谈,可能谈的时间太长,克林顿想调整一下自己的心态,便悄悄写了张纸条,要求参加会谈的美方人员写出最近5任日本首相的名字。日本首相换得比较频繁,任期最短的只有几个月,这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结果,陪同会谈的美国官员都没写全,只有克林顿自己全写出来了。
克林顿执政8年,美国经历了“二战”后最长的经济繁荣期,但中美关系却大起大落,发生了好几件大事,有点儿让人应接不暇。
1993年发生了美国指责中国向伊朗运送化学武器的“银河号”事件,1994年双方围绕美国将人权与最惠国待遇挂钩的问题激烈争吵,1995年李登辉访美给中美关系造成巨大困难,一直延续到1996年。
1997年10月和1998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互访,双方决定“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标志着1989年后美国对华制裁政策的终结。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5月发生震惊世界的“炸馆事件”,中美关系受到严重冲击。1999年11月,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美国国会经过数月激烈辩论和反复较量通过了《对华永久正常贸易关系法案》,由克林顿在2000年10月签署成为法律。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经贸合作发展从此驶入快车道。
我觉得,克林顿对中美关系的最大贡献是支持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推动国会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最惠国待遇)。为解决这个问题,就中方而言,在前方我驻美大使馆刘晓明公使等劳动很辛苦,在后方杨洁篪副外长和商务部副部长龙永图等我的许多年轻战友工作很给力。
小布什:冷雨中的就职典礼
有一次,我应邀在武汉一所著名高校谈国际形势。有同学问我老布什和小布什最大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我说,他们最大的不同就是,老布什是父亲,小布什是儿子;他们最大的共同点是,两人都是美国总统,都是为美国利益服务的。
小布什获得了美国历史上的一项冠军和一项亚军。冠军是,小布什是美国历史上首位由最高法院裁决而产生的总统。一项亚军是,他和老布什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对父子总统。第一对父子总统是亚当斯父子,他们分别担任美国第2任和第6任总统。
2000年的总统大选堪称美国历史上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大选。当时我在华盛顿。选举结果当天出不来,原因是小布什与民主党竞争对手、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在佛罗里达州票数差距太小,按当地法律规定可以重新计票。两人在全国所得选举人票数差距不大,佛州的选票将决定谁当总统。
按惯例,美国新总统选出后,我国领导人会发贺电。那天江泽民主席从北京亲自打电话到驻美使馆了解情况,我在电话中向江主席详细汇报了美国新总统为什么还定不下来。
佛罗里达重新计票和打官司拖了30多天。最后,联邦最高法院做出裁决,小布什获胜。戈尔不失风度地说,他不同意最高法院的裁决,但接受裁决。没当上总统的戈尔后来致力于环保事业,2007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我对小布什印象比较深的一件事情是他的就职典礼。那是2001年1月20日,华盛顿下着小雨,天气寒冷,美方为客人们准备了一件小雨衣,典礼办得庄重、节俭。老布什、克林顿和不少政要都来了。小布什宣誓就任第43任美国总统,并发表就职演说。
我和夫人秦小梅参加了典礼,在寒冷的小雨中坐了两个多小时。秦小梅和同去的几位大使夫人在现场就病倒了,被紧急送往海军陆战队设在白宫的临时医疗站接受治疗。
小布什上台后,不少中国人对中美关系有一定期待。殊不知,小布什的外交理念与其说像他爸老布什,不如说更像里根。他任用了一批强硬的新保守派,一开始就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者”,并声言要全力协防台湾。后来两国军机在海南岛近海上空发生了“撞机事件”,中国人民极为愤慨。
2001年的“9·11”事件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谋求改善同中国的合作。2002年10月,小布什邀请江泽民主席到他在得克萨斯州的克劳福德私人牧场做客。总体看,小布什在任8年,中美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美国人普遍认为,由于伊拉克战争,小布什的外交遗产乏善可陈,而稳定发展的中美关系是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小布什的国务卿鲍威尔说过这么一句话:中美关系处于30年来的最好时期。一方面,这是客套话,是外交辞令;另一方面,也说明美国在焦头烂额的情况下希望跟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对我们来说,中美关系在小布什任上8年避免了大起大落,这对中国外交和国内建设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都是有利的。在同一时期,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