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2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电视情缘
小 辰
  小 辰

  今年是2014年,《智力大冲浪》开播20年了,想想20年真是一眨眼啊,如果是一个小孩的话,都从小毛头到婚嫁年龄了。其实这个20年也不是我先想起来,去年年底艺术人文频道来找我,说《智力大冲浪》快20岁,想做个专题节目,作为《文化主题之夜》的特别节目,在春节的年初五初六播出,想把当年荧屏上的主持人召集起来,一起给观众拜个年。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又符合中国人过年团聚的习俗,《智力大冲浪》早已淡出了观众的视线,我也挺忐忑,节目出来会有人看吗?录像的时候,现场观众热情十分高涨,不停地和我们打招呼,还说出很多节目板块和当时所演的小品,有一名观众说她以前很喜欢看我们节目,后来生小孩坐月子,一个月不能看电视,当时也没有网络回看,还打电话去电视台问重播时间。那是1997年,现在她小孩17岁,马上要考大学了。我听了心里很感动,要想出一档收视率高、口碑好的栏目,不仅自己手艺活要好,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不能缺。我现在想想,《智力大冲浪》的成功占尽了先机,算是运气不错的栏目。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发展逐渐深入文化事业,电视的娱乐功能被进一步挖掘出来。我们当时可以说为了节目全身心投入,不断地想的就是寓教于乐、突破创新。90年代的时候,上海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理念制作水平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上海出品的电视娱乐节目成为各地电视台争相效仿的范例。上海的综艺节目和以前“上海制造”的轻工业产品一样在全国都很受欢迎。当时上海本地只有三家电视台——东视、上视和有线。所以说上海电视人的九十年代还是云淡风轻的好光景,此谓天时。

  《智力大冲浪》的播出时间是周日晚间的黄金时段。那个年代的周末晚上,除了看电视之外还没有太多其他娱乐消遣。《智力大冲浪》不单单是嘻嘻哈哈的内容,每期都有知识性,这是一档原创的关注上海市民生活、伴随上海人成长记忆的栏目。做得认真接地气,观众自然会买单,此谓地利。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为《智力大冲浪》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所谓人和,是栏目中涌现出的人。我一直觉得《智力大冲浪》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养出了一群优秀的编导和主持人,如主持人程雷、陈蓉、豆豆、黄浩,还有编导潘丽珍、曲清、阿东、妞妞等,至今他们还活跃在电视行业的第一线。这个栏目曾获得过很多头衔——上海首个电视娱乐节目、五次中国电视栏目最高荣誉“星光奖”、最长寿的益智类节目。但我更愿意将它解释为一群有理想的电视人碰上了好的时代,合力做了一件充满激情和创意的事情。想想20年前,栏目的大部分主创正值青春年少。青春是不计成本、不怕失败的。这种精神在《智力大冲浪》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思路开阔、敏捷,敢于打破成规,乐于创新,使得节目长久以来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

  其实,对待电视这个职业,你要不断学习来促进它成长,也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放开手,让它顺应时代的洪流。《智力大冲浪》在风头正劲时淡出了观众的视线。坦率地说,我当时觉得有些可惜。面对一档十多年精心呵护的栏目,很难立马做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但如今回想,节目在辉煌时期全身而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正因为如此,它才能作为一部经典时常被观众想念,被业界学界提起,被用来激励新一代电视人。也正因为如此,我也才有机会接受更新的挑战,才会成就后来的《主持人舞林大会》。

  2014年是我进入电视台工作整整50周年,同时也是《智力大冲浪》开播20周年。在电视台工作的这些年里,我从主持人到编导再到制作人,岗位虽然在变,但对电视的热情一直很高涨。我在想,人的一生能坚持做好一两件事情已经很不错了。而我天生似乎不太会干别的,只有电视这份工作能让我永远拥有一颗十八岁的心,像新进台的年轻编导一样敢想、敢干、敢出错、敢走弯路。这么多年与电视事业共同生活,它就像我的两个小孙子,常常让我劳力劳心,总是让我牵挂惦念,却又在疲惫不堪时给予我一些幸福与成就以宽慰。这些感悟就算是我送给《智力大冲浪》20周年的一份礼物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文体新闻
   第A04版:马上有财
   第A05版:马上有财
   第A06版:夜光杯
   第A07版:夜光杯
   第A08版:连载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广告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广告
我的电视情缘
思路决定出路
春节回家干什么?
医者父母心
放飞春天
中风康复棍棒操
今宵灯谜
广告
新民晚报夜光杯A07我的电视情缘 2014-02-04 2 2014年02月0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