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在上世纪40年代拥有250万辆汽车,每天大约消耗1100吨汽油,汽车尾气产生的烟雾滞留市区久久不散,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事件。之后,洛杉矶市民逐步向郊区搬迁,降低了城市密度,使空气污染有所改观。亚洲城市的特点是人多地少,不可能做到像欧美城市那样的低密度。如上海目前汽车保有量达到四五百万辆,有一万多幢高楼,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此,有必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治霾之路,我以为可采取“三步走”,与大家商讨。
第一步是对传统燃油汽车征收空气污染治理费。这是用经济手段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优点是可以削减一部分汽车出行量,缺点是对价格不敏感的出行车辆难以限制。类似的汽车收费在新加坡、英国伦敦都已实行。建议上海可建立“汽车排放生态补偿机制”,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在汽油费中附加治理空气污染费,用于植树造林和改善公共交通。
第二步是对传统燃油汽车限行。这是用行政手段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优点是较为公平,缺点是对确有进入市区需要的车辆难免一刀切。目前,北京、天津、济南等地已经或者计划采取单双号限行措施。建议本市在内环线内与一定时段内实行单双号限行。同时,在市区边界设置一些优惠停车车位,鼓励换乘公共交通,对有特殊需要的车辆可以允许事先(比如提前一天)购买通行券。
第三步普及新能源汽车,禁行传统燃油汽车。这是用技术、经济、行政手段综合治理机动车尾气排放,是治本之策,既满足了人们的汽车出行需求,又做到了零排放。要建立新型城市用车体系的技术路线——“双车制”,即在中心城区使用电动汽车,在郊区使用燃油汽车。包括以家庭为单位,免费发放一张电动汽车牌照,超额传统燃油车辆从严控制。加强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动汽车创造方便的充电条件。提供社区公共租赁用车和电动短驳车,减少私车保有量。推进郊区主干道、轨道交通站点等附近大型停车场、储车库建设,鼓励传统燃油私家车停放到郊区。最终逐步过渡到中心城区交通纯电动化,中心城区禁行传统燃油车,只准新能源汽车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