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糖尿病诱发脑梗住院两月余,因转院和中介公司调配等原因,护工来来去去替换了不少。平心而论,病家每天支付五六十元的护理费,中介公司从中抽去约30%,实在让人有点纠结,特别当你面对一个把病人当亲人照顾的好护工时。
他是9月中旬接手的,河南人,40多岁模样,许多人亲切地喊他小罗,只要走廊中喊声响起,小罗都会一一循声而去,他心里很清楚几床病人几点钟服药,几床病人啥时喂饭、擦身,几床病人昨晚又冒冷汗等等。无论抠大便、换床单、扶病人行走、修剪指甲等等,每一件活他都干出“认真”两字。邻房一对八旬老夫妻,原本可以住到离子女较近的同等级医院,可就冲着小罗在此,老两口硬是舍近求远住了进来,因为两年前那老先生享受过小罗的护理,老人信服小罗人前背后一个样的作派。在小罗心中,病人没有贫富差别,没有陌生与熟悉之分,哪怕他一边为病人换床单一边又被突如其来的尿、粪弄脏,小罗那句带着浓浓河南口音的“病人又不啥子故意的”,让人听着心生惭愧。
父亲被推着轮椅入院,当时诊断为四肢用力不均,医生提问,他也思路清晰、回答准确。吊水次日口不能说话,紧接着右半边失去知觉,渐渐地吞咽功能受阻……用医生的话说,这是病人入院时正处脑梗发作上升期。总之心绪尚明的父亲躺在床上,每天要接受各种检查、服药、吊水等等,心里很怨、很烦。我们兄妹仨24小时轮流陪护,很快累得一个个难以支撑。唯有护工小罗在充当主要护理任务时还腾出空隙与只能含含糊糊表达意愿的家父寒暄一阵,难怪已经很作的父亲一旦用左手握住小罗的手时,会让人看出老人有点乖乖状。
那天傍晚小罗刚换好衣服准备回家,突然病房内冲出一股恶臭,几乎与我“啊哟”声同步,小罗已返身走近病床,他毫无怨言地为病人擦净屁股、换好护理垫、卷走脏物。像这类事情在小罗护理过的病人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许多次记忆。小罗不讲花言巧语,他用诚实的胸襟、慎独的言行诠释心中坚守的“害人之心不可有、帮人之心不可无”生活准则。
也许经历过生与死的交织才会深信两者有时仅存一步之遥,然而这一步绝非每个人可以自由选择的。当一个人倒在病床上,需人扶持一把时,有小罗这般“为养家辛苦赚钱但又不惟钱是乐”的好护工,实在让我由衷尊称一声“罗师傅”。胡适年轻时读《陶渊明集》,这句话深印其脑中,“三十年不敢轻用一句暴戾的辞气对待帮我做事的人。”但愿我们接受罗师傅护理的病家也时常提醒自己“此亦人子也”,多给护工一份理解、关怀与支持。比如罗师傅请假为其岳父看病时,比如罗师傅需要闭目养神休息片刻时等等,有些时候有些事,我们自己花点力气动动手,何尝不是对护工将心比心或以心换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