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
只听见零星的鞭炮声
“近处只听见零零星星的两三声爆竹响。”昨晚,家住普陀区新村路上的陈先生告诉记者,以前的元宵节可是东边放完西边放,一晚上不能清静,而今年这种情况已不复存在。在他看来,放烟花爆竹的人少了是件好事,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家住西藏南路的丁先生说,元宵节小区里几乎没人放烟花爆竹,这让他实在“没想到”。丁先生说:“文明倡议看来是有了作用。”记者随后在微信朋友圈里做了个小调查,50名朋友中,仅有18人称自家小区里有人放鞭炮,且燃放的时间非常短。这50名受访者中绝大部分表示,元宵节的必备节目是“吃汤圆”,重点是“与家人团聚”,而烟花爆竹则“可有可无”。
商家
保护环境不放开门炮
和许多市民一样,今年元宵节,商家对于燃放烟花爆竹的热情也在降温,往年过节时大伙儿争放“开门炮”的景象少了许多。昨晚7时许,记者在昌里路上南路口看到,马路两边开满了大大小小的饭店、餐厅、服装店,但人行道上干干净净,丝毫不见鞭炮屑的踪影。
“今年报纸上不都提倡少放烟花爆竹吗,我们虽然开店,可春节里一次都没放过,毕竟现在空气污染严重,我们也想为保护环境出一份力!”餐馆老板王先生的话,说出了很多店主的心声。
相似的一幕,在商铺云集的娄山关路茅台路口也在上演着。记者昨晚在现场驻足了半小时,大部分店主都忙着做生意,仅有一家位于弄堂里的棋牌室不甘寂寞,点燃了一挂爆竹。“我们昨天刚从东北老家回来,趁着年还没过完,放点热闹一下!”棋牌室老板杜先生坦言,自己也知道燃放爆竹对环境有影响,但做生意的人想讨个吉利,所以还是忍不住放了,“往年我放得更多,今年就意思一下,少放点。”
采访中,不少商家都告诉记者,元宵节放不放“开门炮”已不再重要,“生意到底好不好,还得看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否让顾客满意,其他的‘神马’都是‘浮云’。”
本报记者 房浩 左妍
记者手记
把健康文明进行到底
今年1月8日,本报在同城媒体中率先向市民发起“少放烟花爆竹 健康文明过年”的倡议,社会各界纷纷“点赞”。回顾刚刚过去的马年新春,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新春佳节,火警降了,空气好了,红屑少了。
马年春节虽已过去,“健康文明”还要继续。希望每位响应文明倡议的市民都能以这次良好的开端为起点,坚持从我开始,让绿色环保的理念真正融入心中,让申城常有“天蓝蓝”。
相|关|链|接
火警同比下降33%
2014年2月14日0时至22时,上海消防指挥中心共受理火警110起,其中出水6起。2013年元宵0时至22时受理火警165起,出水13起。同比降33%和54%。 PM2.5浓度未超标
昨晚10时PM2.5小时浓度达到峰值为54.9微克/立方米,仍在75微克/立方米的限值以内。截至今天上午10时,本市AQI为155,为良,PM2.5小时浓度仅为21.2微克/立方米。 (郭剑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