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
——《备急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孙思邈是唐代伟大的医药学家,被誉为“药王”,享年逾百岁。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内容宏富,淹贯众长,是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
《千金要方》中有《大医精诚》篇,提出精诚兼备方可为大医。
精是指即医人须有精湛的医术。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心思粗疏,不求精进的人,读了三年医书,便认为天下没有治不好的病了;等到治病三年,却发现没有可用之方,面对病人,束手无策。“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踰于此”,《千金方》也因此命名。面对肩负救死扶伤重任的医学,精勤不倦尚须面对众多难解之题,“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
诚是说医人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如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求医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应“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省病诊疾,须“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等。他所提出的这些道德要求,至今仍是业医者应时刻铭记于心的神圣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