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称“台湾四大公子”之一的沈君山,其所著《浮生三记》和《浮生再记》二书,于2014甲午年新春,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二书合在一起,庶几可以圆作者希望效仿本家沈复“浮生六记”之梦,但沈君山的六记,却不是夫妇之间、闺房之中的爱情故事,而是自童年至大学的求学之路、自职场至官场的游戏之路。作者写来,一派才子文章,仿佛带着笑、玩笑般地娓娓道来,但是天文物理学家的身份,新竹清华大学校长的头衔,世界闻名的中国农学家世家的身世……使得书中那些仿佛玩笑的文字,比很多正经话有意思、有用得多。
所谓公子,当出于世家。沈家有两位先生,父亲沈宗瀚,33岁被推选为美国科学荣誉学会会员,36岁应民国政府事业部邀请,执掌中央农业试验所,是世界闻名的农业科学家。母亲沈骊英,是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小麦育种专家,中国迄今只有两个品系的小麦是以人名来命名,其中之一就是以沈骊英命名的,即沈骊英1号、3号、4号、5号和6号小麦。沈君山记录自己小时候,对着父母亲的顶头上司、尊孔礼佛的农业部部长陈济棠将军,挥舞扫帚大喊:“迷信尚未打倒,同胞仍需唤醒!”继而被父母训斥。然而回到家里,却没有受到丝毫惩罚,母亲只是长叹一声,抱住他,将自己的脸紧紧贴到他的脸上。家庭教育的精髓呼之欲出。人前人后的拿捏轻重,智识人格的张扬独立,入世与出世,真真与假假,从小就已在各色人物身上领教过了。
等到读大学,沈公子已然是风流人物,样样事都与众不同,没一样事循规蹈矩:他经常逃课,考试抱佛脚,最爱的是四处混茶馆,结帮打架,下围棋,打桥牌,玩篮球。他是没有一天浪费地玩耍着,结果打桥牌打到世界桥牌赛亚军,下围棋下到美国围棋冠军“本因坊”头衔。读大学读的尽是吃喝玩乐,父亲不喜欢了,沈宗瀚从小苦学出身,对儿子如此游手好闲不太喜欢,就把他的奖杯放在家中厕所里。连大学校长来家里做客都被父亲数落“你这个校长是怎么当的?”校长不服气,便向胡适告状,结果是胡适出面,到沈家吃饭时畅谈现代的多元教育:学生的使命不只是读书,还要培养气质,扩大视野,建立人际关系,因此吃喝玩乐是好的。沈家父亲这才作罢。
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公子哥儿引发的“多元化教育大探讨”。胡适说的有没有道理,暂且不表,但沈公子吃喝玩乐读大学,却在申请奖学金时靠一连串的业余爱好奖杯而比其他人申请到的奖学金金额都多,是沈公子洋洋一生都自得的。而被胡适袒护之后,又得到“从今后,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种”的赠言,可见胡适对他的玩乐并非全然赞许,反倒有种“你自己掂量掂量吧”的警示。沈公子记述自己得到过太多这种委婉的警示,触类旁通地看待这些警示,然后一如既往地照着自己的天性、自在地吃喝玩乐下去。
若要追问,这种下棋打牌的吃喝玩乐,比起如今的各种网游有何高级之处,倒也很难说清。吴大猷说:“清不绝俗,贞不忤物。”董桥说:蓦然回首,昭昭不老的是沈君山大半辈子的价值体系:“中国的文化情怀、科学的理性思维……”那才是遥远而动人的绝响。读大学应是没有统一读法的,有的只是内在的标准,那标准会成为此生安身立命的准则,越早找到越受益。那东西或许在书本里,或许在玩乐里,或许在别的人身上,怎么找到,因人而异。但得自己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