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于1922年。童年时期看的多是明星公司早期的或美国进口的无声电影,如胡蝶、程小秋主演的《火烧红莲寺》,侠客手一招一道白光升空,对方亦来一道白光,两把宝剑对拼煞是好看有趣;还有《啼笑因缘》,小孩对胡蝶、龚稼农的谈情说爱不感兴趣,但对徐琴芳演的关秀姑能飞檐走壁极为羡慕。
当时放映电影的地方远不及现今的条件,银幕就是一块四方大白布,观众坐的是木制长条靠背椅子,在湖北沙市看电影,好像不在电影院,记不清楚是在什么场所,只记得放映机就摆在观众席中间,我可以近距离见到放映机,片子调换或断片,能目睹放映员的操作。
至今还记得放映机的镜头前有一具小型风扇,待镜头射出光束,风扇立即飞转,打得光束闪闪。至今不明其故。
再到上海,已是抗战初期,做工当学徒,只配进荣金、浙江、亚蒙这档三轮影院,不过这类影院的一大优点,就是可以连看。在放映中间进去,不对号有空位就坐下,故事结束片尾显示End,不必离场,休映过后接着补看,可待到不想看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