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白血病是几种疾病的总称,其中以急、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主。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慢粒,是肿瘤领域内少有的获得显著临床进展的癌症。根据2009年美国血液年会(ASH)公布的数据,初诊慢粒患者(中位年龄约55岁)经过分子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即第一代原研的靶向药物,就使得慢粒中位生存期延长到8-9年,预估的中位生存期(50%的患者可以活过的时间)为19年。而传统化疗的中位生存期是3-5年。可谓肿瘤治疗领域以单药控制一种肿瘤的成功标杆。
王健民主任介绍,由于存在个体差异,同一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各异,即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疾病时期治疗方案也需随机应变,因此,每位慢粒患者在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尤须认真完成复查。通过正规渠道合理用药,一般而言半年时间染色体基因表达可达到相应的下降变化,如未能达到预期目标,则需更换医治方案。患者应在具备基因监测资质的综合性医疗机构监测。此外,患者还要定期测查血常规。王健民主任倡议,患者要充分信任医生,与医生密切配合,不轻信移动互联网络上的夸大信息和不实传言,以免被误导。靶向治疗药物的仿制药品,其生物等效性并不等于临床等效性,随着仿制药临床数据的积累,才能证实其功效。
慢粒早期无典型表现,目前50%的慢粒病例可以实现早期发现的根源在于,常规体检的普及。至于早发现的检查手段,王健民主任提醒,无诱因下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数上升超过10.0×109/L,数值升高呈持续性,需提高警惕,建议及时到医院进一步检查。另外,体检或手术前作常规B超检查时发现脾大,也不容忽视。
乔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