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疾风知劲草。”在现实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就有这样一棵虽然不起眼,但能经风雨、见世面的“劲草”——他就是被本报先后聘为特约通讯员和荣誉通讯员的周劲草。
在上世纪90年代,周劲草是一个本报广大读者耳熟能详的名字,他的发稿量和见报率,在通讯员中都是佼佼者。本报每年召开通讯员表彰大会,周劲草不仅榜上有名,而且不止一次作为代表在会上现身说法,畅谈如何履行通讯员义务,努力当好“四大员”(信息员、报道员、评报员、发行员)的体会,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他的报道之所以会量多质高,一是源于他作为街道的宣传科科长,尽心尽职,业绩突出,是一名党的优秀基层工作者;二是源于他作为原卢湾区“读书乐”之友联谊会的倡导者之一,嗜书如命,能学会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积极分子。一位新闻界老前辈用这样两句话赞许他:“做人与为文修炼得好,读书与写作结合得好!”
2002年,54岁的周劲草,积极响应上海市政府推进“机构改革、精减人员”的号召,主动报名要求提前退休。从一线到二线,从台前到幕后,这是自身角色的重大转换。心态平和的周劲草,谢绝了多家单位的聘用,抱定退休以后“宣传精神文明,弘扬社会新风,倡导科学思想,丰富文化生活”的宗旨,坚持“自己可以做的、能够做的、喜欢做的事”。
首先,周劲草凭借自己多年从事基层宣传工作的热情和经验,在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策划和组织了不少结合形势、富有创意、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仅近几年,影响较大的就有“老同学喜相聚联谊会”、“金秋乐文朋书友茶叙会”、“各界友人辞旧迎新联谊会”、“重温老照片回忆成长史恳谈会”、“金马飞驰奔小康,同心喜追中国梦”迎新联谊会等。应邀参加这些活动的,都是劲草的旧朋新友,由于每次活动他都全身心投入,准备充分,参与者都乐在其中,获益匪浅。
再者,从小就酷爱读书、喜欢写作的周劲草,一直向往早日过上读书为乐、写作为伴的生活,退休终于使他如愿以偿。近12年来,劲草在个人著书立说上孜孜以求、日益精进,可以说硕果累累。自2003年在退休后的第二年,他首次公开出版《海上纪事》处女作后,又相继编撰出版了《五彩长廊》、《枣树飘香》、《春华秋实》、《闲人拾影》等著作。最近,一本洋洋30余万字的《坐家文集——晓舟历年作品选》,将由上海今日出版社推出。退休以来,他几乎每两年要出一本书,这不用说对一位业余作者,就连专业作家也未必都能做到,由此不难想象他在这方面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
周劲草所以能过上如此充实、快乐而有意义的金色岁月,与贤妻和爱女的鼎力相助是密切相关的。在他的文朋书友中,无不称道他有一位勤劳贤惠、端庄大方、善解人意的好妻子,为了支持丈夫的事业,她揽下了买汏烧的全部家务,而且从不显山露水,为人十分低调。至于说到他年轻漂亮的女儿,正如一些朋友所夸耀的:“对劲草来说不仅是一件小棉袄,而且还是他的小秘书。”因为至今还未学会电脑打字,他平时写稿,包括他出版的六本书,打字任务全由女儿承担。
纵观周劲草十二年来的金色岁月,可以用“三个实现”来揭示他新的人生轨迹:“一是实现了从在职到退休的华丽转身,二是实现了从养身到养生的良性循环,三是实现了从亲情到友情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