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大洋上搜寻飞机残骸,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需很多高精尖设备支持。目前,美军第七舰队已动用拖曳声波定位器协助定位黑匣子位置。美国、德国研究单位出动全世界仅有的3艘深渊号无人深海潜艇协助打捞,也是打捞2009年法航空难残骸的利器。
本次随同“海巡01”轮远航的还有上海海事测绘中心测量大队的8名工作人员,他们在确定飞机大致坠海位置后将承担水下搜寻任务。队长张良详细介绍了各项搜寻设备,其中水下机器人、多波束测扫声呐、水下识别声呐、水下定点扫描声呐等都属于国内领先。
多波束测扫声呐
“海巡01”轮携带的多波束测扫声呐主要用于探测水下地貌勘测以及水下目标。搜寻时用船的吊车将其放入水下,便可将海底和水体中的漂浮物情况实时反馈在屏幕上。“海巡01”轮携带的多波束测扫声呐能以20节的速度连续测扫宽度400米的海域,垂直探测可以达到250米,且在20节的速度下不会影响精度,可达到精度和效率的平衡。
“不同物质回波不一样,金属等物体反射比较强。通过影像结合回拨强度判断水下情况,相当于‘水下B超’。”张良介绍,对多波束测扫声呐,目前最大的局限是深度,“海巡01”轮因为是公务船,没有重装设备,船上目前最长的缆绳只有100米,加上测扫声呐的工作距离,最多可探测水深300多米的海域。
黑匣子搜寻仪
“黑匣子”是公众熟悉的航空术语。飞机上的黑匣子一般设定为入水自动启动,通过其自带的“水下声学定位信标”每秒发射一次脉冲信号,发出类似“砰、砰”的信号音,可传递3到5公里,但连续发射30天后信号逐步减弱。
如果使用黑匣子搜寻仪,可听到信标发出的信号音,就像顺风耳一样,但信号声波传送和搜寻仪的运行受潮流、流速、地形等的影响。
水下声学定位和扫描声呐系统
如果海水清澈,水下的普通成像设备可以实时监控。但如果遇到浑浊的海域,水下声学定位和扫描声呐系统就能发挥重要作用。张良介绍,水下声学定位和扫描声呐系统通常由水下机器人携带入水,通过声学设备,可以实现在浑浊海水内的实时定位和成像。
磁力仪
如果发现海面下的残骸等物体,首先就要判断其属性。磁力仪主要是通过磁力场大小的不同,来判断物体属性。磁力仪在水下5到10米进行工作,一般探测范围可达到1千米,但只能探测铁磁性物质。其中,最容易发现的就是飞机的发动机。
水下机器人
“海巡01”轮携带了两台水下机器人(ROV)。一台大型水下机器人可以下潜600米,是目前水下机器人的最高水平,作为中型ROV,配备了变焦照相机。另一台小型水下机器人则可以下潜300米。使用水下机器人对可疑点目标进行近距离的光学和声学扫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物证取样。
“海巡01”所携带的水下机器人还能搭载DIDSON,一款水下高分辨率识别声呐。其使用声学透镜技术,相当于一台水下声学摄像机,可形成清晰的物体影像,接近视频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