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着走进来给了我一巴掌,我给他头上还一铲子。”这是法国儿童文学名著《淘气鬼小尼古拉》第二集《盖房子》中的一个场景。我很惊讶这样的暴力场面,会出现在这样的名著里面。这部小说很幽默,很张扬儿童的天性,但如此欠妥的描写出现在这样的小说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缺憾。
我们一直倡导给孩子阅读名著和经典,但这种阅读不能以迷信和崇拜的态度去读,而要用审视和批判的眼光来看。我们习惯于赞美和讴歌,但对经典和名著中的失败之处或者说不妥之处,却很少言及。
这是我们当下儿童阅读中存在着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孩子是不知轻重的,真不知道这一铲子下去,会把人拍成什么样子。生活中,暴力场面屡见不鲜,但出现在儿童文学书籍中,那实在太不应该了。
在同一本书的《轮滑鞋》一章里,作者写道:“臭宝贝儿。”欧多又说了一遍,说完还在乔方的鼻子上打了一拳。
之后,又写道:“他脱掉轮滑鞋站起来,欧多又在他鼻子上打了一拳。”
最后,作者写道:“乔方在课间休息挨了好几拳,鼻头被打得通红。”
很显然,乔方挨的几拳全部在鼻子上,否则,鼻子不会被打得通红。且不说这几拳如何暴力,单说常识,恐怕很不符合医学中的科学道理。鼻子是人器官中很脆弱的部位,挨上几拳,恐怕不仅仅是鼻子发红的问题了。
家长、老师、儿童文学作家、推广人、教育家们,一切关心孩子成长的人,对于名著和经典中不适合孩子们阅读的细节或者情节,应该有些批判精神。而对于血腥、暴力、恐怖的描写,应当予以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