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声在外、业已完成在航母上起降的X-47B无人机相比,UCLASS才是美国海军心中的“最爱”,属于部队明确要尽快列装服役的舰载作战无人机,而不是类似X-47B那样属于技术验证性质。
早在2013年6月,美国海军学会网站首次对外披露UCLASS项目招标书。招标书中明确这款无人作战飞机的性能。不过,这并非UCLASS的最终概念和指标。2013年12月,美国海军航空作战主管迈克·马纳泽尔海军少校在接受美国海军协会新闻栏目采访时,对外公布最新的UCLASS项目的具体性能指标。
UCLASS的起飞重量达31.8-36.3吨,超过X-47B的20吨;尺寸与F-14舰载战斗机相当,超过美海军航母上搭载的F/A-18E/F有人驾驶舰载机。这比美海军早前设想的无人机大得多,也强得多。
美国海军承认,UCLASS的概念一直在发生变化。与早先的方案相比,美国海军增加了对机载武器和传感器的要求,在部分方案设计中,UCLASS的机身长度达到20.7米,可连续飞行14小时;除用于ISR(情报、监视与侦察)和打击任务之外,还能利用超长的续航时间为其他舰载战机提供伙伴加油(输油量约9.1吨),以延伸舰载战斗机的航程,而在为友机供油后,UCLASS仍可自主飞行7.5小时。
另外,UCLASS虽不具备与F-35C同等的隐身性能,但仍具备一定程度的隐身能力,美国海军还考虑为该机配装多枚AIM-120中距空空导弹,可以进一步强化FA-18和F-35C的空战火力,还可能采用E-2D“先进鹰眼”预警指挥机或F-35C战机对它进行指挥和遥控。
据五角大楼公布的最新《无人系统整合路线图》透露,战略考虑和预算现实是美国海军研制UCLASS的两大主要考虑因素。一方面,从战略上看,美国国防部近年来把发展无人系统作为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军“空海一体战”理念的实施迫切需要更新的装备作为支撑。然而,新一代F-35C的装备计划一再延迟,X-47B尚处于验证机阶段,新打击系统缺失为催生UCLASS无人战机创造先机条件。另一方面,UCLASS发展策略考虑经济可承受性和其他因素。美国海军希望尽可能快地在航母上部署新的舰载无人机。但由于受到预算和技术的双重制约,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海军将以“先爬,再走,后跑”的方式演进UCLASS。由此可见,美国海军加速发展相关无人系统武器的紧迫性。
为尽快获得满足需求的UCLASS,美国海军同时向四家公司发出竞争性研发合同,包括波音公司、通用原子公司、洛·马公司以及诺·格公司,每份合同价值1500万美元。美国海军要求每家公司都要提供各自的概念示范,最后从中选定一家。
诺·格公司或许是UCLASS的最有力竞争者,因为美国海军已经装备该公司的X-47B,其方案将是X-47B的派生型。
洛·马公司称,该公司提交的方案能适应从反恐战争到从航母起飞实施打击任务的全谱军事行动,而且1名操作员能同时操作多架飞机,大大减少人力需求。不仅如此,洛·马将RQ-170及F-35的一些成熟技术直接引用到UCLASS方案中,将研制周期压缩到4-5年。此外,洛·马还提出,UCLASS将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为日后改装和升级留下充分余地。
波音公司则计划提供一种新的设计,综合运用X-45C的研制成果。据悉,尽管X-45C项目已停止,但是该航空器仍处于可飞行的储存状态。通用原子公司则将拿出“海上复仇者”的海军型作为新方案。
美国海军少将马修斯表示,美国海军计划在2014-2020财年为该项目投资37亿美元,预计可以在2018-2020年具备实战部署能力。通常,一款新型作战飞机需要15年以上的研发时间,而UCLASS舰载无人机由于大量采用成熟技术,能够大大缩短研发时间。按照目前的研发进度看,该机预计只需经过5年左右的研发就可以投入生产,与F-22和F-35等战机的研制周期相比,堪称“神速”。
其实,以最低成本、最短时间拿出最急需的装备一直是美国海军所期望的。尽管有关新型无人机的概念和性能指标尚未完全确定,但美军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UCLASS必然会是一个“多面手”。 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