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八月:奥色治郡》是根据普利策戏剧奖同名戏剧改编的电影,这勾起了我的兴趣。对以戏剧为母本的电影,一般来说,不用怀疑它的戏剧性,但很有可能留下舞台腔;它当然会以对话为主,不过这也对演员表演提出了很高要求,提供了巨大表演空间。
这部电影,地点设在俄克拉荷马州的奥色治郡,那里是一片荒原,枯黄的景色中,风吹不起草叶;时间定在八月,这是一年中最为闷热的季节,即使习惯在热带生活的鸟,到这里也会不知不觉热死。一座老式的建筑里,只有一对垂暮的老夫妻薇奥利特和比弗利,一个吃药,一个酗酒;一个患了癌症,生活无趣,一个把艾略特“生命苦长”诗句,当成了自己的箴言,然后身体力行,在澄净的湖水中自我了断。
这只是电影的开场,好戏还在后头。曾经得过奖的诗人比弗利为什么自杀,并不是电影所要探讨的主要话题;以他的死为契机,然后,让与他相关的三个女儿及家人聚集一堂,让他们交缠交汇,显示家庭所有隐藏的秘密,展示家人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心理,这才是电影想要表达的内容。
这部电影,在黑夜掩映下,总显出黑暗的基调,即使其中有一段表兄妹弹琴表爱心的温暖场景,可到头来,令人震惊的真相,还是粉碎了这美好的渴望。这部电影,在闷热难耐的荒原背景下,总给人一种沉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它在狭小的空间里,让一个家庭所有人,面对丑陋、不安、冲突,凸显互相之间紧张的关系。原本应该和睦相处的一家人,怎么看都像是陌生人,甚至还带着恨意。薇奥利特和比弗利达成的协议婚约合同一部分,就是不干涉各自的吃药、酗酒;薇奥利特原本可以阻止比弗利的自杀,但她为了钱宁愿什么也不做;他们的三个女儿,平时都很少联系,即使像艾薇得了癌症,也不会告知姐妹。再看看三个女儿自己的生活:芭芭拉婚姻出现了问题,她的丈夫有了小三;凯伦有了一个结过多次婚的男友,而这个男友,却在诱惑芭芭拉没有成年的女儿;艾薇和表兄相爱,却没料到他们是同父异母亲兄妹,艾薇的姨妈,即表兄的母亲,此刻正经受着内心的煎熬……这一家子男男女女,在八月,在奥色治郡,在老旧的公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撕开了记忆,撕开了往事,撕开了现实,撕开了心灵。
戏剧化应该是这部电影的特色,所有人物的纠葛都处理得有条不紊。电影相对于戏剧,场景开阔了不少,但它还是以人物的个性化表演为重点。梅丽尔·斯特里普扮演薇奥利特,以她为中心,包括茱莉亚·罗伯茨等一众演员各显身手,群戏的效用凸显无遗。很难不被梅丽尔·斯特里普折服,她的即兴小动作,比如挠挠脸,眨眨眼,撇撇嘴,在其他电影可能有些做作,可在这部电影里,恰如其分,因为她是一个毒瘾患者,迷幻、恍惚、意识混乱,使她看起来更不像一个正常人。还不仅于此,梅丽尔·斯特里普通过她的表演,把人物的性格、情感、心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她是如此强势:神经质、恶毒、病态、尖锐、刻薄、自暴自弃、没有爱心、情绪失控、目光犀利,甚至明知她丈夫与自己的姐姐出轨生出儿子,几十年来可以隐忍不发,让丈夫沉浸在自我的折磨中;但事实上她又是如此软弱:孤独、痛苦、伤心、无助……她多么需要一家子团团圆圆围在她的身旁。
有评论者将这部电影与《雷雨》相提并论,那里也有丑陋,也有不伦之恋,在闪电雷雨中,周朴园成了孤家寡人。虽然《八月:奥色治郡》的社会性、批判性远不及《雷雨》,但薇奥利特同样在令人窒息的夏季,目睹了家人四散远离,你不能说她自作自受,她的悲剧性依然和社会、环境及个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