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佩枪与用警
潘高峰
  潘高峰

  4月20日,上海基层巡逻民警开始佩枪执勤。消息一出便成热点,引发高度关注。这种关注,某种程度上潜藏着一种担忧。

  警察佩枪,维护治安,震慑罪犯,天经地义,赤手空拳的警察连自己都无法保护,如何保护人民?

  那么,为何会有担忧?我理解,还是对基层民警的整体素质有所忧虑。其实,在上海早已实现荷枪实弹的特警、武警联合武装巡逻,拿的还是冲锋枪,公众对此并没啥反应。在大家的概念里,特警、武警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值得信任。

  面广量大,技能和自身素质差参不齐的基层民警,能否掌控好枪?公众担心并非无的放矢。2010年1月12日,贵州省安顺市发生过派出所副所长出警时开枪致两村民死亡的事件;去年10月,广西平南县刑警酒后开枪射杀怀孕女子的案件;前不久,四川广安民警在私人活动中不慎丢枪,当地公安局悬赏5万,上演现实版的《寻枪》。

  枪用好了能保护群众,用不好就造成严重事故,这也是不少基层民警害怕用枪的重要原因:总觉得那是个麻烦。

  这次上海从政治、心理、技能三关筛选佩枪者,用严苛的规定、扎实的训练、完善的法规尽可能降低枪的危险性,值得赞赏。但个人认为,为了更好地规避风险,政府部门还要改变用警的习惯。

  相比其他部门,警察好用、管用,所以很多本应通过社会治理解决的问题,往往习惯于通过用警来解决。警察是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利器,如果今后纠纷调解、征地拆迁这些事还要警察去站台,不但占用宝贵警力,也容易擦枪走火,造成严重后果。

  警察佩枪,并不只是警察的事。中国极为严格的枪支管制决定了普通人对枪缺乏足够认识。这种认识的模糊,可能会造成悲剧性的后果。

  “不许动,否则开枪!”这是警察的枪支语言。当现实中有一把枪指着一个普通人时,他能否意识到面临着什么?这一点,随着民警佩枪的普及,也要广而告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财经新闻
   第A26版:阳光天地(154期)
   第A27版:目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育儿/新民健康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记忆
   第B04版:社会/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优游食林
   第B14版:美食专列/好吃周刊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专版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广告/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0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C01版:汽车周刊
   第C02版:车展专版/汽车周刊
   第C03版:广告
   第C04版:车展专版/汽车周刊
   第C05版:汽车周刊/车展专版
   第C06版:车展专版/汽车周刊
   第C07版:汽车周刊/车展专版
   第C0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打折机票体现不打折的决心
佩枪与用警
“三公经费”如何公开?
“光脚院士”背后的纯粹力量
以“房”养老
读书,多一分应对生活的从容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佩枪与用警 2014-04-24 2 2014年04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