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碗热气腾腾的辣肉汤面,开始每一天新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少说也有二十五个年头了。
那年,还在工人新村老房子。小马路对面,新开了一家小夫妻点心店。仅十来平方米的小店,一直十分热闹。一大早,小店外,那一位三十来岁的男店主,肤色黑赤,一脸横肉。正面看去,其中一眼稍稍斜白,平添几分威严,让人不能久视。平时,敞开衣衫,显一身结实胸肌,两腿站直,整个人儿铁塔一般岿然。两手各攥着白巾,转动生煎包子平底铁锅,如转天地乾坤。迎面,一长溜队伍,一个个提着钢精锅子等,四季冬夏,默默静候,一个个好似俘虏一般肃穆。
小店里面。更有那一位女人,肤色半黑。一个早上,一刻不停忙里忙外。或下面,或包馄饨,手脚麻利干净。好一对天仙般配的“黑人夫妻”,出自四只“黑手”的包子和汤面,一律洁白纯美,纯鲜味浓,让人不敢也不忍,回头以阮籍所谓的“青白眼”小觑。
正在三十而立之年,第一回从家里早餐泡饭酱菜中走出,这样的人生口味的“发蒙”之地,不会轻易忘记:
辣肉汤面,在一个白瓷大碗。大碗之上,热气氤氲。细看,汤面面上,辣肉腥红点点,细面皎洁如玉。一般,先将汤面之上一粒粒腥红肉点,一珠一玉,夹入口中。然后,一缕缕,提起面条,如帘,似瀑,煞是可爱。然后,才是早餐之后,也是一天的全面高潮。但见,碗中宇宙,红霞灿烂,金波荡漾:“日月之行,如出其里,星汉灿烂,如出其中……”于是,不急不忙,一边掏出了香烟。低头,就一口鲜浓红汤,微闭双目,若有所思,感觉汤水浑茫,麻辣醇厚;一边抬头,含半口肉汤和麦香,吐一缕轻烟,发一声感叹,妙处难言!
这样的日子,持续时间不长。此后,搬离了新村老屋,但每一天早餐的辣肉汤面,却是一生没有改变。
这么多年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多少回,上班路上,坐入一家家小店,挑一个靠窗的位置,远望街上车来人往,近看桌上辣肉汤浓,心情无不如东海日出,一片澄明清朗。
目下,一般辣肉汤面,既有苏锡风格,也有河南风味,更有上海本帮特色。面有种种,各有所妙,面面俱到,尽可一路吃去。也曾在陕西,吃过臊子面,油泼面,另一种麻辣,只作辣肉汤面之异地变种。也曾忆,有一年春节,在安徽阜阳火车站边上,吃到一碗叫着格拉条的牛肉麻辣汤面。根根面条方形,犹如竹筷一般粗细,满满一大海碗。满碗红汤牛肉,波涛汹涌,端的也是好面。但价格并不便宜,单碗就是17元整,比一般辣汤肉面十元价格高出许多。
再回看,火车站广场中央,写着红底白字标语 “欢迎父老乡亲回家过年”,人在全国民工之乡,大有感悟。近几年,也算走了一些地方,到头发觉全国各地,不论地区贫富差异,凡是只要是吃的,包括面食在内,几乎所有大小饭店,菜肴价格几乎不分上下。细想也是,差别只在各地的房价。不是吗,那些相对富裕的一线二线城市,无非是将那些看似较高的收入,一一都填进了同样较高的房价了。
这样看来,身在一二线城市的人,真的没有什么可骄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