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沸点,度数各不同。达到那一指标,便火热腾腾,心意绵绵,被吸引了。可以是S形身段,可以是如花美貌,当然,也可以是娴雅慧达,惹来倾慕有加。
外在的美好,加分没商量,却不是吸引的绝对度量。英国文化协会下属的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服务机构“教育情报”(Education Intelligence)发布报告称,在考虑国外留学的英美学生中,只有1%打算前往中国。他们的留学目的地排行榜上,中国分列第11位与第9位,比起2013年,都下降了2位。“教育情报”的研究主管谢泼德表示,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更熟悉的文化与地理位置,会左右他们的选择。
相识的纽约时报记者克拉里,在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出门背包旅行整整一年。旅行的途中便有一站是中国。他向往长城和布达拉宫,还花了1000元人民币与大熊猫合了影。像克拉里这样有着中国情结的老外不少。为什么不来中国留学呢?他意味深长:有些地方更适合旅行。
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未来的商机也使许多国外高校开设了中文语言课程。但远赴重洋、“融入”中国这个计划,对很多人来说吸引力打了折扣。他们面临的,可能是无法应对西方职业生存的教育体系,无法理解与被理解的文化差异,无法以游乐心态面对的中国社会万象。类似的困惑与烦恼,留洋的中国学生同样也有。只是他们迫切改造自己的意愿、镀金归来后的美丽前程,足以压倒一切,成为支撑他们在异乡拼搏的原动力。
2013年,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增加了23%。英国首相卡梅伦更是说过,中国留学生为英国经济带来生机。而对于中国来说,如何让我们的高等教育变得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不仅关系国际形象,也可是经济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