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小鱼随妈妈进城寻找失联的爸爸,结果金小鱼也差点儿失联了,城市的复杂似乎容不下她纯洁的小小心地。
妈妈在城里的小区干清洁工之类的活儿,住在小区的地下室里。金小鱼还小,不用干活,无忧无虑地自己玩耍,但她的身影常常受到指指点点。或许是因为对外乡人本能的抵触,或许是因为对土里土气的金小鱼的歧视,甚至可能只是对她的天真烂漫、她纯粹生活的嫉妒。城里人多多少少会用异样的眼神看待外乡人,却从不考虑,城市里的很多工作都由外乡人辛苦承担。小说中的快递哥哥,他和金小鱼一样疑惑:为什么要来城市?对于打工仔们来说,城市是淘金之地,但又是凸显他们渺小的巨大牢笼,在这片冰冷又无情的钢铁森林里,很容易迷失自我,迷失最初的向往和希望。
在小说里,纯粹的金小鱼得到了特异功能,从而可以听到别人心中不那么纯粹的声音。这是一种对比,也会使读者担忧:金小鱼会被这些想法影响吗?她会不会被这些不纯粹而复杂的想法所改变呢?无论是在微笑地打招呼的家长,还是看似热心的业委会主任,他们都心口不一,戴着虚假的面具,有着一样的“专业”笑容,这样的笑容,无疑是城市人的一种标志。
值得引起深思的是,城市文明似乎比乡村文明更进一步,但为什么先进地区的人们内心反而虚弱了呢?最起码的言语表达都要如此曲里拐弯,表里不一。小说站在金小鱼的角度来看待这些现象,金小鱼还小,她不会去猜测城市人说谎的背后原因,但她会有些困惑,那就是:为什么不好好说话?为什么要说假话?
乡村里的人涌进城市,小城市的人搬到大城市,国内的人想要出国。所有人都是为了寻求幸福。但当我们来到城市,来到大城市,来到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我们却时常感到不幸福。
谁也瞧不上眼的金小鱼,成天和小猫小狗混在一起的金小鱼,似乎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住在不见阳光的地下室里,吃妈妈做的简单饭食,穿别人的旧衣裳,一个线轴子玩半天,她都感到滋味无穷,乐在其中。有个温润如玉的妈妈,有个耐心教她读书的朱校长,还有为她开启了另一扇门的画家叔叔,金小鱼感到自己很有爱。相反,大人们,妈妈,朱校长,画家叔叔各怀心事,他们在和小鱼的相处中也得到了安慰。
有了特异功能的金小鱼,仍然看不懂城市里的人和事。他们养猫狗当宠物,爱它们如子,却痛恨流浪的猫狗,嫌弃它们又不想表现出自己没有爱心。孩子们整天上课,即使有机会和小伙伴交流,他们也不会交流,情愿看手机,养电子宠物……《住地下室的金小鱼》让你想到了谁?我们的童年随风而逝,但总留下些什么让我们回味。孩子们的童年正是进行时,为他们,我们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