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惬意时光~~~
惬意时光~~~
惬意时光~~~
惬意时光~~~
惬意时光~~~
惬意时光~~~
惬意时光~~~
     
2014年06月0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惬意时光
喝茶时分
苏浙生
  文 / 苏浙生

  我平日喜欢喝茶。早饭后,第一要务是烧水,须待一杯清香的龙井在手后,才能定下心来翻翻书、上上网。天天如此,概莫例外。倘因外出等各种原故,无法沏泡热茶,那一整天便觉口中乏味,忽忽若有所失。但说来惭愧,我的喝茶,属于不入流的初级水平。对于茶叶、茶具、用水等等,都不太讲究,至于茶艺茶道,那就更谈不上了。

  因工作之故,十年来,我遍访上海的佛教寺庙约有五十余所,当家和尚每每拿出上好的茶叶待客。这些法师,包括尼僧,几乎个个都是饮茶的行家里手。看他们神定气闲地撮茶、烧水、洗杯、倒茶等等,一整套熟稔动作,如法如仪,茶水还没有入口,心倒已经静下来了。

  松江西林禅寺的方丈室里,那套根雕的茶桌茶椅,别致脱俗,我们围坐品茗,与住持悟端法师闲谈聊天,那份感觉,同“星巴克”里全然不同。安亭菩提寺住持慧证法师,用透明的玻璃杯沏冲猴魁新茶,色绿香清,沁人心脾。浦东法华学问寺的住持大熙法师,则钟爱普洱茶,当其时也,墙上挂禅画,室外映碧草,主宾盘腿坐,举杯小口啜,真是妙乐于心呵。

  我有时想喝茶如要上品位,讲艺道,除了好茶、好杯、好水外,还需要清静雅洁的环境,从容不迫的时间,以及超然物外的心态,而这一些,庙里的和尚全都具备。

  其实,“茶道”一词,本就是唐代的和尚皎然提出来的。这位“诗僧”,与茶圣陆羽是至交。他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中,首次提出了“茶道”一词。诗中说:“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徒自欺……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诗中的“一饮、再饮、三饮”,其实是品茶的三个层次。最高层次便是“袪妄开悟”,饮茶到这个境界,就叫做茶禅一味。这便是末句中的“茶道”了,然而,皎然禅师说,此中真谛,唯“丹丘”(神仙)才能领悟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百姓故事·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文娱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时尚先锋/运动汇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招生留学/人才专版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我们的“86团”
母亲包的粽子最好吃
在诗词中约会端午
老两口和小宝贝
喝茶时分
谦辞一二
橘颂
新民晚报晚晴风景/金色池塘B14喝茶时分 2014-06-01 2 2014年06月01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