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两种呼吸训练法
冬病夏治,培土生金。对于慢阻肺,中医学有一个方法值得一试:中医学认为脾属土、肺属于金,培土可以生金,就是健脾、调整脾胃功能,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肺的功能。其实,中医学的“培土健脾”可以明显提高自身免疫功能,免疫功能改善了,对炎症的防范和伤损修复能力的增强,自然可以起到减缓慢阻肺的发展过程。而且,对于此病,中医学非常强调“冬病夏治”,很有优势。笔者上世纪80年代末原先分配的房子在上海南市区老城厢,房子很拥挤。当时,我们的邻居是一对老人,70多岁的老太就是严重的慢阻肺,肺功能严重丧失。她夏天情况还可以动动,但一到冬天,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要住进医院。第二年我给她建议,用“培土生金”法,肺病冬病夏治。其实,方法很简单,以中医成药“二陈丸”为主,健脾化痰;她的肠胃还不太好,又加了“参苓白术散”。让她开春后就吃,一直吃到年底,还继续吃。万一感染了,有浓痰暂时停一停,那年整个冬天她只住了两次院,而且每次只住了十天左右就出院了,咳喘、气急等现象得到明显改善。这就是中医理论的现实应用。
呼吸训练:帮助开发潜在动态肺功能。 我们早先参与的研究表明,尽管慢阻肺、肺功能大幅度的下降,理论上说是“不可逆”的(无法修复的),但是静态肺功能的丧失(下降),不等于说不可以有所改善,因为肺有巨大潜能。通过呼吸功能的训练,开发潜在的动态肺功能,还可以一定程度改善肺活量,纠正某些病理情况。我们早期参与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这种呼吸训练方法有多种,郭林功、太极拳等都有一定效果。在此,介绍两种方法可以一试:
1.腹式吸气法。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让腹部凹入的呼吸法。许多养生功法里都有此法。通常,训练时两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用鼻子缓慢地吸气,同时,膈肌松弛,腹部的手有向上抬起的感觉,而胸部的手则原位不动;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的手有下降感觉;每次呼吸延续10秒左右(每分钟约呼吸5~6次),就此重复循环多次。可每天进行多次练习,每次训练腹式深呼吸50~60次(十分钟)为宜;借此,逐渐养成平稳而缓慢的腹式深呼吸习惯。需注意的是:呼吸要深长而缓慢,尽量用鼻而不用口。
2.缩唇呼气法。指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即在呼气时,收腹、胸部前倾,口唇缩成吹口哨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型缓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3。要尽量做到深吸慢呼,缩唇程度以不感到费力为适度。每分钟7—8次,每天锻炼两次,每次10—20分钟。如果年纪尚轻,经常进行有氧运动也是开发潜在动态肺功能的好方法。特别是游泳、散步、慢走等。已有研究证实,游泳对于早期慢阻肺的防与治都有明显的功效,不过需要持之以恒。
癌症,攀升到第一位的“杀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起,癌症悄悄地聚集在人身边,变成了人类的第一杀手。
客观地说,一有人类历史,就有了癌症。所以,史书中关于癌症的记录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然而,癌症真正成为人类巨大威胁是近几十年的事。中国国家卫生部组织的调查:2006年死因分析表明:城市65岁以下死亡人群中,27%是死于癌症的;农村则25%是死于癌症。65岁以下被认为是一个非正常死亡(非天命死亡)的年龄段。也就是说,是自身因素造成的非正常死亡的,四成里有超过一成是死于癌症。因此,它名副其实地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如果再考虑到老年人,老年人的癌症发病率更高,那么这个死亡百分比还会提升。
其实,上个世纪末美国专家就预测:如果人类寿命提高到90岁,男性将有47%,女性将有42%最终因癌症而死亡。因此阻击癌症,或者减缓癌症对人类的生命的威胁,是呵护健康、延长寿命的关键。然而,国人的认识并非如此!“十个癌症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坊间传闻甚嚣日上。中国人普遍患了恐癌症。因此,关于癌症话题,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中国人对癌症需要有一个全新的明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