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这个全国人口2400万、相当于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的国家,2013年的人均GDP达到了世界第六位。大家可能熟知的是它的农业和教育业,却不知道它也是世界最主要的创意产业输出国之一。本文就一系列澳大利亚建筑设计的介绍,展示澳大利亚的建筑规划设计:以人为本,和自然环境完美融合,最大程度保护自然和历史人文,以及对于建筑的新能源新材料的运用。
澳大利亚的悉尼,是一个有着海洋文化的城市。在库克船长发现并登陆大洋洲的时候,就注定了这个城市文化和航海有着不解的渊源。大量的占据着城市最优秀海岸和风景的船坞也就成了这个国家文化重要的一个部分。
和悉尼歌剧院相对的悉尼国际邮轮码头,利用新型建筑材料——钢材和玻璃将传统的老码头的功能重新开发。对于滨水区的改造,将商业零售、餐厅酒吧等功能和滨水步行系统完整结合在一起,最大化了建筑本身的亲水性。和邮轮连接的摆渡桥原来是个丑陋笨重的东西。设计师给了它灵魂,将交通流线和功能布局上完全冲突格格不入的东西糅合在一起。
贴着情人港的国王街码头则是滨水商业设计的世界级代表作。改造过的悉尼港口区中的国王街码头是一个集居住、购物、旅游、交通枢纽为一体的市中心开发区。合理的建筑和岸线的控制距离,使建筑亲水性最大化的同时,有效地对情人港人流进行了一个导向性梳理。对外敞开的外阳台和一层对外延伸出的大雨棚,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室内外的概念完全被模糊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区域成为悉尼最火的滨水区域之一的原因。
哪怕离开了喧闹的都市悉尼,来到了沙漠中的七大地球自然奇迹之一的艾尔斯岩,这份对于生活环境和自然人文的热爱丝毫没有减退。大洋洲四分之三都是沙漠,而艾尔斯岩正位于沙漠区域的中心区域,奇迹是这里建成了经度131°帐篷酒店。
经度131°(Longitude 131°)是一座豪华的设备齐全的酒店,位于艾尔斯岩石度假村的西南部。15间客房和酒店中央设施坐落在偏僻的新月形的沙丘上,可以欣赏到一望无际的Uluru景观。
在酒店建造时有不可想象的困难。为了在施工和居住期间保护沙丘上的动植物,设计师动了很多脑筋。例如,用钢桩把客房抬升起来,能够挪动或重新定位。此外,利用沙丘低矮的两侧上的路径能步行至客房,避免了对沙丘顶部的破坏。而从建筑节能和技术的角度,这些帐篷式样的客房用三层纤维制作了屋顶。外层是传统的飞扬的形式,提供了遮挡;下面是两层密封的空穴结构,保证了隔热和隔音。客房是简单的盒子结构,朝南的墙全部用玻璃,景观达到最大化。正立面一半可用滑动玻璃窗打开,与外部环境接触。外墙略为分叉,使得景深更多。设施位于屋子的后部,那里的窗户能够看到沙丘的一角。中央设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休息室,一个是就餐区,位于一座巨大的带桅杆的帐篷下,开口处能放下来,遮挡风沙或昆虫。房后的设施放在石砌的结构下,并设计了高度绝缘的金属板屋顶。
设计师大胆的想象与自我挑战,给这片沙漠区域带来了新的风景线,建筑的构造、布局,如此完美地和环境结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