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灾区看到,有抗震设计的新建房屋大都没有倒,有一幅画面让我印象深刻,在龙头山镇已经是一片废墟的老街旁,6栋新建的小楼屹立不倒,成为震中的“楼坚强”。受灾群众告诉我,把家里的土坯房改建成抗震房,至少需要7万元。鲁甸县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名单上的“老大难”,人均年收入4273元不到中国农村人均收入的一半。7万元对这里的老百姓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不吃不喝15年的收入。
鲁甸县经贸局局长蔡明说,2003年鲁甸曾经发生过地震,震级5.1级造成4人遇难14人重伤,死伤者都是土坯房倒塌造成的。地震之后,县里就出台过补助抗震房的指导意见,达到抗震效果的村民新建房屋,县里将给予1万元补助。但是,另外的6万元,很多人家都出不起。根据昭通地方的统计,2013年计划完成的危房改造,鲁甸县的竣工率竟然只有0.08%,倒数第一。
地震之后,经济困难和自然灾害还将伴随多灾多难的鲁甸县,震后的鲁甸和鲁甸人何去何从?中国灾害防御协会副秘书长金磊说:“我们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如果地震之后的房屋,地质灾害和地震灾害评审无法满足要求,就应该下大决心搬迁,先把最危险地区的民众搬迁出来。”
赶紧让土坯房在地震带上消失。 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