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邓小平关注上海年轻干部选拔(下)
■ 1984年,邓小平在上海同陈国栋、胡立教一起交谈
  对于上海选拔、培养年轻干部的工作,邓小平借用了陈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快刀斩乱麻”,一个星期解决问题,10天到半个月足够了。包括中央书记处拍板时间在内,10天到15天。不解决,要碍事。

  邓小平还对继续留任的陈国栋、胡立教、汪道涵3位老同志说,两三年后要交班。

  一旁的3位老同志连连点头,表示要服从命令听指挥,努力搞好传帮带,站好最后一班岗,两三年内随时准备交班。

  其他一些不再担任市委书记、常委的老同志,也都表示了愉快地退出岗位,积极支持青年同志上来。

  邓小平还说,交班以后,可以当上海的顾问,工作是做不完的嘛!不靠年轻人,靠我们霸住不行。

  最后,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谈到,要开创社会主义新局面,要进行各方面的改革,首先要进行机构改革,机构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调整领导班子。可以说领导班子的调整是整个改革工作第一位的问题,其他的问题都要让路,不能干扰。对上海要求是如此,对全国要求也是如此。不抓紧领导班子的调整,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工作都会受到影响,这就直接影响到四化建设的进程,更谈不上开创新局面了。对调整领导班子要有紧迫感。上海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在这个问题上再也不能迟了。就全国范围而言,上海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处于中游了。当然上海有上海的具体情况。下一步部、委、办、局、区的班子调整工作,还是可以跑到前面去的。上海有人才,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再迟了。

  经过调整,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原先存在的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部门结构重叠,副职过多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根据邓小平的指示精神,上海市委对市委、市政府的班子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和重组。1983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原来上海市委的18名常委中,只留下了陈国栋、胡立教、汪道涵、王鉴和上海警备区的章尘政委5人,为年轻干部把握方向。其余的13位常委全部退居二线。同时从18名年轻干部中选择了7名优秀人才进入市委常委。在同年4月召开的市八届人代会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了7名正副市长,其中6名副市长都是新当选的。新的市委常委的人数从原来的近20人减为13人,他们平均年龄56.4岁,比原来的64.7岁,平均下降了8.3岁。原先市政府中13名市长、副市长的平均年龄是65岁,文化水平大学程度的占38%,现在新当选的市长和副市长的平均年龄为52.7岁,比原来整整下降了12.3岁,大学文化程度的为100%。

  同时,上海还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按照“先进后出”、“边进边出”的原则,对区、县、局以及大厂、大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整和加强,一批老干部从第一线退下来,或者离职休养,充实了一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年轻干部。调整后的区、县、局以上领导干部班子正副职人数共1188人,比1982年底调整前减少了126人,成员的平均年龄52.8岁,比调整前降低了7.3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成员占班子成员总数的比例上升到64.4%,比调整前提高了30.6%,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占班子成员总数的36.9%。

  经过调整,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原先存在的干部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部门结构重叠,副职过多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没有80年代在邓小平的直接关心下上海的干部准备,没有上海历届市委领导的历史责任感和高风亮节,就不可能有上海自90年代以来的飞跃发展

  对于上海选拔培养接班人的工作,邓小平十分满意。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曾多次来到上海,对上海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工作表示支持,并对吴邦国、黄菊等年轻干部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吴邦国、黄菊等一批在邓小平的直接关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干部在90年代先后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有的还走上了中央领导岗位。

  作为在邓小平亲自关心下成长起来的年轻领导干部中的一员,黄菊每当提到邓小平对上海领导班子的关心时,总是感慨万千。他说,1983年上海调整市级领导班子,当时的市领导陈国栋、胡立教、汪道涵挑选了18个人,他也是其中之一。他们这批人当时都是四五十岁左右。市委书记陈国栋同志比年龄最小的邦国同志大了31岁,比我大了28岁,可以算是我们的父辈。这些老领导与我们素不相识,通过全面考察后,扶上马送一程,在实践中逐渐培养我们。

  老领导们敢于挑选同他们年龄差三十多岁的中青年干部,在当时是很不容易的,充分体现了他们在培养接班人上的宽广胸怀和用人胆略。所以,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观念也深植于他的脑中,成为日后他作为主要决策者选用人才的一贯思想。

  如今,加强对优秀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已经成为上海市各级领导的共识。

  从1995年以来,上海市委组织部先后下发了《关于调整充实局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通知》、《关于加大中青年干部教育培养力度的意见》等通知,实现了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一批60年代出生、80年代大学毕业的优秀年轻干部先后脱颖而出,走上领导岗位。从1995年到2000年底,上海市共提拔局级干部1388名,其中45岁以下的487名,占35.1%,年轻干部的比例正在不断攀升,并日渐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

  可以说,没有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提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伟大战略,没有80年代在邓小平的直接关心下上海的干部准备,没有上海历届市委领导的历史责任感和高风亮节,就不可能有上海自90年代以来的飞跃发展。

  摘自《邓小平在上海》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编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8月新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新民健康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南京青奥会特别报道
   第A24版:地产资讯
   第A25版:地产资讯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市场资讯/百货
   第A28版:综合/市场资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美食物语/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12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13版:好吃周刊/新民好吃
   第B14版:优游食林/好吃周刊
   第B15版:好吃周刊/美食专列
   第B16版:美食大观/好吃周刊
   第B17版:新民楼市
   第B18版:品鉴/新民楼市
   第B19版:新民楼市/品鉴
   第B20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1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2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2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24版:广告
邓小平关注上海年轻干部选拔(下)
闷与狂
朱家湾往事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31邓小平关注上海年轻干部选拔(下) 2014-08-21 2 2014年08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