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8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毒品与文艺青年无关
沈月明
  沈月明

  最近网络上火爆的,除了“冰桶”还有冰毒。在BBS、微信上兜兜转转,看到毒品腐烂的身体,也看到很多人试图给它披上迷幻浪漫的外衣。

  首先是关于大麻,虽然宁财神的“合法化”言论立遭围剿,但在年轻人群体中不能说完全没有市场。年轻人总是好奇和叛逆的,特别当这个事物有很多人在说“基本没危害”“没试过简直就是没年轻过”之后,很容易去体验下。同事曾讲一“笑话”:一网站编辑,一到荷兰即买了根“合法的”大麻,三口吸下去居然昏迷,醒来扔下大麻就跑,原来大麻竟让他差点“窒息”了。记得大学里有同学从新疆带来一团乱丝状的“烟草”,大家不知何物,没人问有没有毒,都好奇地尝试了。如果那是大麻,本人也算有吸毒史了。

  我觉得还有一种沸沸扬扬的论调特别要不得,那就是“毒品极乐”论。什么“你人生最爽的体验是什么?吸毒是那种快乐的几百倍、上千倍!”“高潮是几秒钟,毒品的快感是几十分钟,几小时!”“一个戒毒30年的牧师,临终前居然说‘我好想来一管’”。在“我还没见过一个人吸毒后不复吸的”这样的危言耸听之后,又兜售“如果你有足够的钱,可以换着品种来,还能维持你在人前的体面”这样迷惑性的言论。还有人贴出一张不知来源不加说明的图表,照其上的说法,香烟比大麻、摇头丸等十数种毒品“更致瘾”“生理危害更大”。

  与网络上疯传的此类无出处、无实验数据、无科学分析的“三无毒品知识”相对照的是,来自媒体、禁戒毒部门、医务人员正本清源的声音却要弱小得多。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曾采访过吸毒人员,看到他们众叛亲离,病痛缠身,也看过大量与毒品危害相关的报道,如此尚对当下泥沙俱下的“毒品知识”产生困惑,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又该如何自处?

  所以我特别希望禁毒宣传不要仅仅停留在6·26世界禁毒日。绝不能让毒魔披上文艺和浪漫的外衣,在“你千万不要试哦”“试过你一定离不开我哦”的试探和诱惑声中,毒害好奇而“勇敢”的年轻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5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6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7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8版: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特别报道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要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南京青奥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目击
   第A26版:申城社区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新民法谭
   第A31版:新民法谭
   第A32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海归心声/城里城外
   第B06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8版:网上网下/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2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
   第B14版:家装之窗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彩票世界
   第B16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更理性更专业更友善更温暖
毒品与文艺青年无关
让事件飞一会儿
官员复出更需取信于民
“禁铝令”光有标准还不够
“海市蜃楼”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毒品与文艺青年无关 2014-08-22 2 2014年08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