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那种暴雨张狂、横风披靡甚至雷鸣电闪的雨天。而是那种雨丝细细,恰似天空眯着眼,将一根根雨丝轻轻地穿过大地的针眼;那雨丝柔柔,落到青草上、树叶上,青草上、树叶上渐渐长出亮晶晶的珍珠。一旦雨敛了,太阳出来了,那青草上、树叶上到处闪烁着七彩的光芒。
喜欢雨天,柔弱的雨,清新了天地,清新了空气,绿的更绿,翠的更翠,连藏匿在树上的鸟儿滴落的鸣叫也是绿的、翠的了。
如果是燠热的暑天,这样的雨,就是凉爽,就是甘霖,就是富氧的负离子,经常行走在这样的雨中,人也葱茏,心也愉悦,与健康同行了。
喜欢这样的雨天,看柳丝淋漓,溪河浅唱,远山空濛,天地间巨幅水墨画的扑朔迷离。这样的雨天,可以不用打伞,那雨落在脸颊上、眉梢上,丝丝凉意,沁入肌肤,惬意地享受。如果需要打伞,那最好对面走过来的女子,看见她窸窸的裙裾,从拐角处款款而来,走出了戴望舒《雨巷》里丁香般的女子,邂逅时,看得见对你浅浅一笑,那笑靥就是一朵绽开在雨天里的茉莉花。
似乎文人更喜欢雨天,尤其是女性,女作家殷慧芬在微信上发的一组雨中的照片,配文说:“下雨的好处是,一切都那么安静,独享一所古典园林。很有苏东坡式的感慨:与谁同坐?”我知道她去了细雨中的秋霞圃。细细的水珠布满了荷叶,风一吹,定会嘀嘀嗒嗒地滚入湖中:湖岸上的草花金黄色的花蕊里,布满了水珠,清新无比……
猜想摄影家不喜欢雨天。我一个摄影的朋友说:摄影作品的好坏决定于用光的好坏。我看到他一帧拍牛群的照片,在晨光熹微中那牛背上的毛发根根发亮。他很喜欢,我也喜欢。他说:那一次拍摄时光线真好!但是,若是雨天,不是可以拍出雨打芭蕉的韵味么,从作品中可以听得见大自然一声声天籁般的吟唱么?艳阳天能拍出这样的境界吗!
雨天,若是大雨天,众人皆避,谁愿意让暴雨淋成落汤鸡?但也有例外,毛泽东青年时代在长沙读书时就在岳麓山的大雨中肆意奔跑,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他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了远大的人生目标,从青年时期,他就开始了与众不同的锻炼。
但我做不到,我只是一个凡夫俗子,只喜欢细细的雨,柔柔的雨,那样的雨天,可以行走,读书,听音乐,发呆,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