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14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莱坞大片本土失意
李颖浩
  ◆ 李颖浩

  “能取得这一历史性的成绩,要感谢我们的中国伙伴的大力支持。”派拉蒙影业总裁布莱德·格雷在7月8日的新闻发布会中向媒体们说道,“我们对中国的观众,乃至世界的观众对于《变形金刚》和导演迈克尔·贝的热情的支持,感到万分荣幸。我们与中方团队所建立起的新合作关系,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资源,我们期待未来跟他们再次合作。”派拉蒙影业是《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的制片商。格雷的这一番赞美之词可不仅仅是场面上的客套话。7月的首周周末,美国电影市场遭遇独立日假期票房26年来的新低,仅收1.185亿美元,而《变形金刚4》则在其中位列末位。

  厌倦科幻大片的老美

  今年6月27日,《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登陆中国各大影院,这是《变形金刚》系列电影首次全球同步上映。这部好莱坞大片在上映之前,在中国就有了十足的噱头——那就是片中将添加大量的中国元素。果然,李冰冰、吕良伟、邹市明等中国演员,蛋白粉、牛奶、汽车甚至鸭脖等国产品牌频频亮相,让人目不暇接。机器人打斗的场地更是不停地在香港、北京、重庆等地变换。 

  更让人应接不暇的是影片猛蹿的中国票房数据,《变4》自上映以来,每日都以近亿票房翻新,上映之初就以1.7亿元票房成绩,率先打破首日票房纪录;又以仅仅一周时间,突破10亿元票房大关,成为史上最快破10亿的影片;7月7日,《变4》的票房已经超过14亿元,一举打破2010年上映的《阿凡达》的13.78亿元的票房纪录,成为目前中国内地最高票房纪录保持者。 

  与在中国市场空前火爆相对应的是《变4》在北美市场前所未有的失利。“影片的特效非常惊人,但是很多夸张的场景是不必要的,相较之下,叙事显得非常不足。影片还有大量令人厌烦的植入广告,这种空洞虚无的片子首周票房居然还有1亿,真是不可思议。”在电影评论网站“烂番茄”上一位影评人写道。在这个网站上,《变4》仅获得17%的好评度。

  《变4》在北美首周票房收获为1.38亿美元,远不及中国票房。更为可怕的是,影片第二周的票房狂跌60%,仅收获3000多万美元。截至7月6日,北美市场收获1.75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而纵观《变形金刚》到《变形金刚3》,北美票房的收获分别为:3.1亿、4亿、3.5亿美元,《变4》有可能最终成为《变形金刚》系列中,北美票房收入最低的一部。 

  今年6月北美票房的最大黑马是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小清新爱情电影《星运里的错》,该片在没有使用任何明星、也未大规模宣传、投资仅1200万美元的情况下,北美票房已接近1亿美元。而同期上映、由汤姆·克鲁斯主演的科幻大片《明日边缘》在北美才收获7000多万美元。 

  趋于饱和的北美票房

  不过《明日边缘》在中国市场依然受到追捧,票房已超过4亿元人民币,获得票房口碑双赢。中国动辄几亿人民币的票房已经不能仅用中国观众喜欢看好莱坞大片来解释了。中国的电影市场在过去十年的大发展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 

  十年之前的2004年,中国市场的年票房约为15亿元人民币,银幕数不足2500块,分别大致相当于北美市场的1/40和1/15——美国的年票房和银幕数很早就到了100亿美元和40000块这个量级。2014年,中国的年票房有望达到280亿元人民币,按照目前的汇率约45亿美元,已经接近美国市场的一半;银幕总量已经突破20000大关,已经到了美国的一半。中国在2012年已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票房大国,并预料在2020年前将成为世界第一,从而成为美国电影业至关重要的市场。 

  不仅是中国,韩国和俄罗斯等国电影市场的成长也非常迅速。俄罗斯票房在2012年增长了近20%,而像《冰河世纪4》在俄罗斯收获了5千万美元的票房,超过电影预算的一半。 

  2013年好莱坞影片在全球的票房达359亿美元,其中的250亿美元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占到了票房总额的70%,而在2009年时,这个比例还是64%,而再往前的2000年,这个数字为53%。 

  相较之下,近年来北美电影市场给人们带来的惊喜一点都不算多。北美一年的票房收成如何,很大程度上都要指望5月初到8月底的暑期档。然而,今年的北美票房一点也不招摇。截至7月上旬,北美暑期档票房收入2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8亿美元收入有5亿的差距,下滑近20%,面对“冷静”的北美市场,巫婆、机器人乃至超级英雄亦无能为力。

  愈发“严肃”的好莱坞

  好莱坞的制片商们让一些影迷失望的是,他们近年来的作品很少全力投入于精致的叙事上,而是投入到宏大的场面和夸张的特效上。至此,这并不让人觉得奇怪。越来越“外向”的好莱坞为了迎合非英语国家观众的观影需求,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场面、造型等形式上。毕竟,要通过字幕来观赏一部情节复杂、对话“晦涩”的“高智商”电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好莱坞充足的资金、技术、演员等资本,使其能生产出其他国家最不能生产出来的科幻大片——这也是科幻巨制在世界畅行无阻的一大原因。 

  不过,与这种情况相反的是,好莱坞现在拍的喜剧片越来越少了,原因可想而知——不赚钱。根据市场研究机构Nomura日前公布的数据,在2010年至2014年这5年期间,喜剧片在各大电影公司所占的权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在福克斯电影家族中,喜剧片的比例从46%猛跌至8%,而迪士尼做得更彻底,今年压根儿就没打算拍喜剧片。 

  美国电影在中国收获的票房中,有10%来自喜剧片,44%来自动作片。而这两个数字在美国分别是25%和36%。另外,数据还显示,好莱坞电影在2004到2013年每部电影的平均毛利率最高的是动画片(52%)和动作片(40%),而喜剧片则居末(22%)。“太多对话的喜剧不利于翻译,美式幽默往往也不能为亚洲或欧洲部分国家的观众所理解。”美国影评人马特·辛格耸了耸肩,“好莱坞变得越来越‘严肃’了。” 

  “通过贩卖美国梦赚钱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德国影视制作公司X影视的斯蒂芬·阿恩特说道。阿恩特是2012年上映的电影《云图》的制片人之一,这部影片改编自大卫·米切尔的同名科幻小说。影片由六个故事构成,这六个故事场景分别为1849年的南太平洋、1936年的苏格兰、1973年的美国、2012年的英国、2144年的新韩国及2321年至2346年未来人类文明重生的夏威夷。影片主题是“灵魂转世”题材。“好莱坞现在的趋势是拍更加多元的电影,像《阿甘正传》那样具有美国精神的影片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同样在关注这一现象的汉考克表示。 

  好莱坞影片《云图》依旧是一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电影。不过它在一些亚洲国家遇到审查问题使其更受瞩目——影片在一些审查机制下,被删减了长达40分钟的戏份。好莱坞向外国的审查机制“妥协”,甚至主动“迎合”的行为越来越多。而对于这一问题,《阿凡达》导演卡梅伦的表态最为官方也最为典型:“这个市场(中国)很重要。我会做些必要的工作,以让这个国家成为我的影片的重要市场,我会遵守这个市场的内部规则。” 

  显然,好莱坞不断往外走的趋势,一部分 也源于美国观众对好莱坞的“抛弃”。一些业内人士对这一往外走的趋势保持乐观,认为欣欣向荣的海外市场是好莱坞的安全网,让处于被国内观众嫌弃的瓶颈期的好莱坞依旧能维持它的繁荣。而一些美国影迷也并不担心自己不再受好莱坞待见,因为“在最差的情况下,我们也能在丰富的独立电影或其他小成本电影中找到美国精神。”一位影迷说道。

  摘自2014年15期《看世界》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百姓故事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中国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独家专访/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好莱坞大片本土失意
吴昌硕评传
这样吃,白发变黑发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B05好莱坞大片本土失意 2014-09-14 2 2014年09月14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