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大厅,热情地恭候着一位百岁老人;大红的寿字,醒目地悬挂在宴席高墙正中。寒风早被这里的暖意融化,邻里们喜气洋洋地簇拥着杨兰湘老人,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宽敞的宴会厅。在旁人看来,儿孙们为老人祝寿来了。其实错了,这位杨兰湘老人,一生无儿无女,是位孤老,一辈子在小区清扫垃圾、为厕所保洁。今天是她百岁开一的生日,迎来了邻里们发自内心的祝福。街道妇联主任孙阿姨,特为老人订做了大红寿字花纹的中式棉衣,还为她围了条中国红的羊绒围巾,远远看去,老人像一朵盛开的山茶花,显得格外地精神,格外地耀眼,格外地好福气。
孙阿姨是寿宴主持人,也穿了件红上衣。寿宴很传统,文化氛围却很浓,简短的开场白后,便演出了上海说唱《种树》、相声《百岁老人》、舞蹈《送花》和独唱《夜来香》等节目。这些自编自演的节目,都以老人生活素材创作的。“垃圾袋装花,门前看盆花。四季花不断,鲜花送大家。”邻里们看着熟悉的故事,便在台下一起和唱:“学得一手好插花,乐为娃娃做榜样。中国梦里真善美,赶超世界当自强。”于是每个节目从开演到结束,伴随的是笑声、泪水和赞美声。
一百个,十二个月。三万六千五百天,是整整的一百年。于是有了许多故事。我最先知道老人名字的故事。杨兰湘,意为湖南兰花。但在上海话里,便喊成了“夜来香”。当初她很难受,慢慢地发现,这是巧合,也是天意。她知道夜来香很美,属多年生藤状缠绕草木,又叫月见草、夜香花等。于是想起38岁那年,与一位小她十多岁的杨冬青相爱了。两人都姓杨,在一个漆黑的夜里,在飘着夜来香的小树林里,他们相拥着,吐露着相爱的真挚;他们倾吐着,憧憬着美好的明天。年轻人把一朵盛开的夜来香插在她的头上,成了她的终生难忘。也许是年龄与姓氏,成了无法成行的婚姻。当双方都在苦苦煎熬时,年轻人应征参加了抗美援朝,成了一位志愿军。没多久,传来噩耗,牺牲在他国战场。当政府通知年轻人父母时,杨兰湘很平静。从此她挑起照顾两老生活的重担。这位没过门的媳妇,为两老送终后,又独自一人生活。
寿宴大厅的幕墙上,播放《百岁老人》录像短片,介绍老人半个多世纪来在小区,打扫卫生、养花种树,帮助邻里等小故事。演出上海说唱《种树》时,我明白老人长年种植冬青树的一番真情。冬青树四季常青,但生长很慢,数年后才会翠绿成林,直指蓝天。数十年在小区四周栽种的冬青树,早已成了一道道高高的篱笆,不可多得的风景。冬天人们可以在冬青树旁,晒太阳聊天,夏天人们可以在冬青树下,纳凉拉家常。“我爱这夜色茫茫,也爱这夜莺歌唱。更爱那花一般的梦,拥抱夜来香,吻着夜来香。夜来香,我为你歌唱,我为你思量……”听着少女演唱《夜来香》的歌声时,想起了夜来香独特的飘香理念。每每黑夜,月高了,虫叫了,风起了,在花木的僻静处,总是阵阵幽香,在长长的黑夜,总是香气弥漫,香飘夜空。可不,几十个春秋,老人清扫小区环境,常常干到夜深人静时;想起了夜来香独特的抗寒本领。每每冬日,天寒了,土干了,水无了,在向阳的避风处,又能顽强生存,在年年的春夏,又是满枝绿叶,香满夜空。可不,几十个寒暑,老人种树种花浇水,总是赶在旭日东升前。到了85岁时,还能挥舞扫把,养花浇水。要不是孙阿姨的直接干预,老人还在天天干呢。
寿宴进入了高潮,孙阿姨请老人讲几句话。人们纷纷站立起来,只见老人利索接过话筒,话音明亮地说,谢谢大家,谢谢邻里!我活到一百岁,是杨冬青男人在保佑我,把28岁的生命献给了国家,才有了我的长寿,我的快乐。接着便唱起了歌:“那南风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凄怆。月下的花儿都入梦,只有那夜来香,吐露着芬芳……”歌声里的柔之情,心之声,佛之音,令我惊喜万分。我知道夜来香有清肝明目的功效。可治疗目赤肿痛,麻醉上眼,角膜去翳等。此时我发现在座的邻里们眼睛格外地亮堂,眼神分外地有力。已经看见了老人生命里的一股韧劲,一股忍辱负重的耐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