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松江蛇医消失之我见
吴兴人
  吴兴人

  有消息说,松江79岁的蛇医李粉根谢世。曾经名扬松江、金山、青浦及嘉兴、昆山一带的最后一位蛇医,至此消失。他的一招救人绝技,因此失传。

  松江蛇医之失业,是因为蛇在松江几十年来逐年减少,被蛇咬伤的患者也相应减少,松江老街上那间蛇毒诊所几年前就门可罗雀。这家蛇毒诊所有几个数字值得注意。2003年就诊患者136名,2004年至2008年就诊患者均不超过百例,之后每年不超过20例。渐渐地,医院不再设专职蛇医,若有蛇伤病人则由外科大夫用注射抗毒血清等办法救治。

  松江毒蛇减少,乃至今天难见蛇踪影,那是因当地农田不断锐减所致。

  请再看几个数字。上世纪70年代,松江地区耕田面积60.3万亩,农业人口19万。上世纪90年代,耕田数减至58.1万亩,农业人口6.8万。到2010年,耕田剩下25.6万亩,农业人口仅余5600多人。农民都住进楼房里去了,蛇自然无处容身。

  草长莺飞的农田,变为现代工业园区、大学城、建筑群。据2013年松江政府工作报告介绍,经国务院批准,松江工业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被纳入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当然是好消息,是历史、时代的可喜进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大工业在农业领域内所起的最革命的作用,是消灭旧社会的堡垒——‘农民’,并代之以雇佣工人。因此,农村中社会变革的需要和社会对立,就和城市相同了。”马克思的分析同样适用于松江。松江县变成上海市的一部分,大部分农民变成职工,是马克思所说“最革命的作用”的表现。松江蛇医悄悄消失,乃是势之所然,而不应看作一种没世之叹。

  不过,工业化的松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农田减少,但废气排放增加;河流污染,松江四鳃鲈一度不见——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到上海,点名要品尝松江四鳃鲈,一时忘了鱼的名字,就说要吃尼克松鱼,但松江政府无法提供四鳃鲈;毒蛇咬伤患者鲜见,但各种现代病患者增加;迎来了工业文明,但雾霾驱之不去;住上了高楼大厦,但渺渺乡愁无以凭寄。松江的农田不能再减少了,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如何保持松江空气清新、天蓝水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如何记得住乡愁,如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看来都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个当务之急的大问题。

  还要回到蛇医消失这个议题上来。松江毒蛇没了,不等于蛇医的祖传秘方就失效。作为一种医药遗产,不应湮没失传。听说老人已把秘方贡献给了社区服务中心。我想,是不是应当像市区保护石库门建筑一样,将它保护起来。不知松江有关部门以为然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申城社区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连载
   第A32版:阅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热点解读/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自贸之窗
   第B06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指南/金市汇市
   第B08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陆家嘴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海归心声
   第B12版:金融天地/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创业钱途
   第B14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让互联网惠及13亿人
把个案当作法治试金石
依赖子女与拥有生活
“虎皮苍蝇”
松江蛇医消失之我见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松江蛇医消失之我见 2014-11-21 2 2014年11月2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