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乌镇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即以“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主题,让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成为世界共识,也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一道紧迫课题。
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达6.32亿,普及率46.9%,手机网民数达5.27亿。信息技术塑造着新的生活方式,也让国家治理面临很大挑战。当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领土、领空、领海和太空之后的第五大空间,网络治理便成为国家安全治理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和错综复杂的交往,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干预力不从心,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必须打一场“人民战争”。缺乏网民的积极参与,网络安全便是一句空话。
网络是一个开放世界,但如果缺乏安全保障,毫无底线的“自由”便会变成“潘多拉魔盒”,最终伤害的是网络“命运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网络的法治化治理,就是在自由与安全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用法治去筑牢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的基石。
只有将网络发展完全纳入法治轨道,那些旨在维护安全的技术才具备了正义的“良心”,立法推行的诸如网络实名制、打击网络谣言等,也才不会像当初人们担心的那样被滥用。(傅达林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