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9月我考入圣约翰大学,从只收男生的“和尚庙”圣芳济中学进了美丽的圣约翰,巨大的樟树、广袤的绿地、时髦的女生,让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切都是新奇有趣的。一天看到布告栏上一张布告,是教堂的唱诗班招收新成员。我心血来潮去报了名,竟然被录取了。
我为什么会去参加唱诗班呢?那时我常去衡山路国际礼拜堂,实际上是去听音乐会。那里常有名家演出,例如马思聪和富华(Arrigo Foa,著名意大利小提琴家,上海交响乐团首席)等等,演奏的全是经典名曲。我虽不是教徒,却很喜欢那种神圣、宁静的气氛,坐在里面聆听美妙的音乐,是一种极好的享受。
圣约翰的唱诗班分女高、女低、男高、男低4个声部,每个声部8人,男女声部面对面坐在圣坛两侧。我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破嗓子,就混在男低音声部。赞美诗全是英文的,大多平稳缓慢,不难唱,我也就这样混过去了。唱诗班常开联欢会,美国女教师有时请我们到家里做客,日子是过得蛮快活的。
唱诗班成员只有我一个医科学生,其他全是文科的,如经济系、英文系等。我很崇拜女声部的领唱,她是英文系的,是唱诗班的台柱。她不但唱得好,也很漂亮。为了取得她的青睐,我竟然异想天开地去认真学习唱歌。老师是大名鼎鼎的胡周淑安,她曾留学哈佛大学和纽约音乐学院,任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可是我却是个不成器的徒弟,学了3个月,毫无长进。后来因为医科功课实在太繁重,我只能遗憾地离开唱诗班,学唱当然也中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