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古镇的印象,大多与河流相联系。往往一条小河穿镇而过,沿河人家枕河而居。或是蜿蜒绕镇而行,岸边是市集和街弄,像枫泾古镇这般,河网密布整个镇区,行不多远就有各色石拱桥在古镇队伍中也是不多见的。就在进入枫泾古镇的泰平桥堍,面对着古戏台的,便是显得古朴内敛凝重恢弘的三百园。
三百园顾名思义,是集中三百六十行荟萃所在。而今的三百园是在清代中期重建,当下已成为一座民俗风情展览地。
这里特别要提的却是三百园的后花园。这座花园大有来头,值得大书一笔。因为这座园林最早的主人,就是北宋名臣陈舜俞。他曾数次为官,一次遭贬、一次罢职。最后弃官返家。原因是他政见和王安石相悖。曾上奏反对青苗法“别为一赋以蔽海内,非王道之举”,熙宁七年,王安石罢相,朝廷宣其复出为官。并颁旨地方官为其筑此园林。
三百园的后花园占地仅一亩,却兼具园林的各种要素,诸如回廊,假山、亭阁、池塘、厅堂等无不兼备。在园内四面按四季遍植桃李、杨梅、山茶、腊梅各色花卉,终年花开不绝。园内整体构思精妙,你一点也不会感觉园林的狭小局促反是悦目敞亮,在不经意间举步登高。假山上有“留春亭”,为宋朝高僧德葵大师所题。亭中远眺,尘扰尽消,每当傍晚时分,暮霭四合,夕阳犹如一轮红彤彤的火球,慢慢踩着迷人的舞步一点一点向着平畴沃野下的地平线逐渐隐去。景色很是迷人。由亭里拾级而下,又见一亭,名“醉眠亭”,此为陈舜俞放浪形骸之所。出醉眠亭沿回廊即可抵达一枕堂,是当年陈舜俞歇宿处所。取名由来是他的诗“醉里一枕敌千朝”意境有些消沉颓废。在一枕堂前有绿水一潭,莲叶田田。方塘半亩,云影天光,一泓碧水中金色的锦鲤鱼往返逡巡,给小园平添活泼与灵动。旁边又有一块太湖石,上书聚散二字,暗喻人生之如参商,概叹朝中过从甚密甚至交往甚笃的同僚聚散无常。但是这位先贤也许意料不到,如今的一枕堂却是名士顾世雄的艺术工作室。
顾世雄先生以音乐、绘画、书法三者皆精名动一时。他原攻音乐,却在枫泾中学教习美术三十余年直至退休。关于他挚爱故乡,帮助农家子弟为一生追求的动人事迹,已在媒体上广为传颂。作为向高等学府输送了二千余名合格人材的优秀教师,桃李成蹊自不待言。
在三百园里会有一种穿越时光隧道的幻觉。名园名士相得益彰,在传承过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注入新的文化血液上,这是一个成功有效的方向。每当在节假日都会看到学子和老者在这里得到了滋养,都说要提高生活质量,那么让孩子们受到文化陶冶,让老人们颐养天年欢娱快乐,这不正是生活美好的最好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