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冬 中国历史博物馆与日本国水中考古学研究所合作,正式开始对“南海一号”进行水下考古调查。
● 2001年4月 由香港商人陈来发先生发起捐助筹措的120万元资金,对“南海一号”进行搜寻,对沉船进行了精确的定位。
● 2002年3月至5月间 水下考古队打捞出“南海一号”文物4000多件。
● 2004年5月 “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确定,共分6个步骤:第一步勘测定位沉船位置;第二步打“定位桩”;第三步压“沉箱”;第四步挖掉“沉箱”两侧淤泥;第五步穿“底托梁”;第六步将“沉箱”拖出海面。
● 2007年1月16日 考古队前往沉船海域开展打捞前最后一次海底勘查,之后进行了持续9个多月的打捞。整体打捞行动在2007年开始。
● 2007年12月21日 “南海一号”古沉船起吊,12月22日天上午10时,在现场举行“南海一号”出水仪式,对于沉船的整体打捞,这在世界上也是一项创举。
● 2007年12月28日下午3点 南海一号完成整体打捞,正式进入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
● 2011年3月底 开始对古沉船“南海一号”第二次试发掘,本次试发掘主要目的是确定船艏和船艉的准确位置,并采集水、泥和沉箱等标本进行试验和测算。
● 2013年11月28日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启动南宋沉船“南海一号”的全面发掘,用三四年时间,取出全船6-8万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