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1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杂感二则
季音
  季音

  批评与整人

  我国一位大政治家说:“我不整人,但批评人。”短短一句话,提出了一个大问题。

  抓住一点事就无限上纲,恶意整人,这是种坏作风,必须抛弃。但批评不能丢,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批评是为了治病救人,恨铁不成钢,是出于一片爱心,是推动你上进的助力,它体现了同事间最可贵的温暖。

  正确的批评对个人是治病良药,对国家更是关系治国安邦的大事。《史记》的《商君传》里有句话:“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一千个人唯唯诺诺的奉承话,还不如一个人中肯的批评。唐朝一个学者说得更尖锐:“谔谔能昌唯唯亡”,把批评提到了有关国家兴亡的高度。

  批评听起来刺耳,不舒服,有些人不爱听,他们只爱听顺耳的话。于是,有人就“报喜不报忧”。汇报情况净是“形势大好”,把实际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一概掩盖。如果上级头脑不清醒,欣赏这类阿谀之词,甚至由此作出什么决策,那后果就严重了。

  有的单位里,批评和自我批评,变成了自我表扬与相互捧场,评功摆好,不掏心窝子展开真诚的批评,这就意味着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为人处世,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都应当坦诚相见,说真话,道实情,互相关心,又互相督促。一味地迎合、讨好、吹捧,听了舒服,实则是害人的。蒙古有句谚语:“奔跑的骏马在柔软的草地上会跌倒,多听甜言蜜语会犯错误。”

  妥协与和解

  “斗争”一词,过去使用频率很高。其实,在生活里,妥协与和解十分重要。有一位著名学者说:“政治的最高艺术是妥协。”

  妥协不是屈服,不是投降,更不是和稀泥。而是在矛盾中求得和解,使矛盾双方得到一种合理的解决。

  妥协是门高超的艺术。一位大政治家,常常也是谈判高手,他们通过谈判,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达到妥协,取得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开创了可喜的新局面。古今中外此类例子甚多。

  妥协与和解是相通的。人际间的大量矛盾,并非使用暴力就能解决,它只会使矛盾激化。最佳办法是妥协,和解。我国历来提倡“和为贵”,是很有道理的。

  当今社会,竞争不可避免,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但竞争不是目的。目的是发展。竞争不一定非把对方置于死地不可。通过竞争实现双赢,是最好的选择。

  “双赢”,是当今国际交往中很流行的一句词。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也是可以做到双赢的,办法就是妥协与和解。

  “推动人类进步的不是斗争,而是妥协。”这是一位大哲学家说的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百姓故事·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中国新闻
   第A05版:国际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文化新闻
   第A08版:运动汇
   第A09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0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A11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A12版:新闻面对面
   第A13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专版
杂感二则
苏黎世颁奖记
琴有几何
书法
无法表达的谢意
树木
中学生咏《望春》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杂感二则 2015-01-18 2 2015年01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