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能唱、会画、擅长动手还不行,能不能发现孩子的潜能才是本事。比赛现场,老师们分成生物环境、化学活动、创造发明、计算机、机器人、天文、美术老师、剪纸、艺术语言、影视指导、科普英语等25个领域参与评比。美术老师不仅要现场为孩子们的画作写下点评,还要在半小时内完成一次布展策划的考验,例如“利用中华艺术宫的资源,设计一场中外青少年交流活动”“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参观一次城市规划馆”等。
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卢晓明强调,家长们送孩子们参加课外培训,需要的不仅是“画家”“科学家”,而是可以将自己的专长教给孩子们的人。黄浦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年轻教师胡云飞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他带领高中生组建“古代成语与戏剧表演”话剧社,激发了同学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张生泉大赛评委、上海戏剧学院宣传部长张生泉欣喜地看到,一批有着专业背景的年轻教师为校外教育增添了不少创新元素。他也希望,让越来越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学科学习之外的舞台。
“校外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对老师因材施教的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嘉定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室主任葛英姿说。虹口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青年教师徐玥每节课后都会请孩子填写问卷,反馈他们觉得这节课最开心的和最不喜欢的内容。这个小细节,得到了评委、上海市学生舞蹈团团长胡蕴琪的赞许。胡蕴琪强调,由于需要自己准备各种教学资料,校外教育老师更应对每个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有清楚的认识,切勿拔苗助长。
胡蕴琪担忧,一些商业机构为了满足家长让自家孩子“领先一步”的需求,鼓励孩子超前学习,超前考级,反而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伤害。“就拿舞蹈来说,孩子如果脚腕力量还不足就让她练习用脚尖站立,将会对关节造成损伤;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时就把后腿拉伸到很高的高度也会对肌肉造成损伤。”胡蕴琪也希望,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校外教育机构时,切勿拔苗助长。
本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