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伤害仍是安全“杀手”
去年11月,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了一组数据:我国平均每年有超过35000名15岁以下的儿童因道路交通意外导致受伤甚至死亡,本市常住人口儿童伤害发生率为6%,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二位死因。每10起儿童道路交通伤害中,就有4起受害者是儿童步行者。
陈再跃说,这和平时儿童安全教育的缺失有关,家长对子女最关注的问题是学习成绩、饮食营养和各种课外兴趣学习等。“对于道路交通安全,家长通常采用的是‘不要到马路上去玩’的简单口头警告。其实,家长更需要的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做好陪护和引导,对儿童进行行为上的约束,包括不要去捡皮球、追逐宠物,更不要让孩子在马路上放肆地奔跑等。”
除此之外,对于10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独自出行虽然可以培养他的独立能力,但也应有所限制,包括不提倡孩子去人员复杂或者过于拥挤的环境,以免发生践踏等伤害事件。
心理健康需要认真“抚慰”
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外在安全,却忽视了孩子的内在心理变化。其实,假期里面孩子的心理安全也很重要,尤其是许多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更需要呵护。陈再跃认为:“孩子期末考砸了,家长不要一味地责备、奚落,这种做法容易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应该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想对策,帮他重新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更不要盲目补课,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独生子女假期如何克服孤独,已成为另一大青少年心理安全关注的焦点。“许多孩子离开校园环境,就没有了玩伴。他们容易在社交网络上寻求伙伴,这时候就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陈再跃说,近年来,青少年身心发育期不断提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接收信息也日趋复杂,过度“早熟”让很多少女在获得正确的青春期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前,就因偷吃禁果而受到身心伤害,甚至成为少女妈妈,寒假正是发生各类安全事故与意外多发的“危险期”。“因此,青少年要在成年人引导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别陌生人,谨慎交往,防范性侵。”
居家安全注意防火防坠
许多家庭都住高层建筑,孩子如何避免高空意外,也值得家长留心。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陈小文说,对于低幼儿童,家长不要独自留他一人在家,更要做好阳台、窗户加固的安全防范设施。“家长更需要反复叮嘱孩子,不要攀爬阳台或窗台,也不要在顶楼附近玩耍。”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要教会他家庭安全用火,科学使用家用电器,比如,因为天气较为寒冷,不少家庭会使用红外取暖,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容易发生火灾。
此外,专家特别强调,当发生意外时,孩子首先要自救,而不是去救别人。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