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本版列表新闻
青少年社工发起社区“亲职辅导”提醒家长——~~~
青少年社工发起社区“亲职辅导”提醒家长——~~~
青少年社工发起社区“亲职辅导”提醒家长——~~~
青少年社工发起社区“亲职辅导”提醒家长——~~~
青少年社工发起社区“亲职辅导”提醒家长——~~~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少年社工发起社区“亲职辅导”提醒家长——
父母是一份须有专业素养的职业
陆梓华
  男生小明考试作弊被老师现场“活捉”零分处理,如果你是小明的父母,该用怎样的态度和方式面对犯了错误的孩子?上个周末,由一个亲子短剧引发的家庭教育讨论在普陀区长寿街道会议室内举行,由本市几名青少年事务社工共同发起的“我们共成长”社区亲职辅导在此开讲。一个名为“家长微课堂”的微信公众账号也同时上线了。

  “我们希望越来越多家长可以意识到,父母也是一份职业,工龄和孩子的年龄一样长,也需要专业素养。”发起人之一、来自静安区的娄晓祯介绍,“亲职教育”的概念形成于上世纪30年代,倡导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亲职”不等于“亲子”,除了和孩子沟通和互动外,“亲职”更要求父母能明确在家庭中的定位、妥善处理和祖辈、配偶等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而后者,恰恰是如今很多年轻父母容易忽视的。

  像短剧中一样,当问题发生后,是忙着指责孩子,还是能够平心静气分析问题产生的愿意,从包括自己在内的家庭成员每个人身上找症结?短剧中,小明回家后,父亲暴跳如雷,母亲劝阻不成和父亲产生激烈争执,互相指责对方管教不利,小明烦躁之余摔门而去……看到这一场景,不少父母觉得,或多或少有自己家庭生活的影子。闵行区联校社工吴卫东请现场的父母走进角色,演一演“小明父母”。新任父亲态度显然柔和很多,在他的引导下,小明渐渐说出心事——自己学习压力很大,想提升成绩但找不到方法,考试一着急就想到了走捷径。经过商议,小明提出能否为自己请一个补习老师,父母答应了小明的请求。

  社工们告诉家长,做一名“专业”的家长,最关键的一是要和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绪,也开诚布公地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二是要学会包容,帮助孩子找到应对问题方法。来自宝山区的社工王涵东提醒,“打骂可能让家长解气,但是,让家长舒服的方法往往都不是好方法。”她建议,当冲突发生时,家长可以按照“不发火——多问问——(鼓励孩子)试试看”的原则,理性地处理问题。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家长的“专业素养”之一。  本报记者 陆梓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声音
   第A03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新民资讯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化新闻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财经新闻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
   第B08版:移民·早教/新民教育
假期:别让心理安全成认识“盲区”
父母是一份须有专业素养的职业
慕课,助推优质资源“破界”共享
纵横数码让学习多快好省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教育/校园内外B07父母是一份须有专业素养的职业 2015-01-28 2 2015年01月2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