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0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年之疫
章 缘
  章 缘

  在我的私人回忆中,二十世纪之交的纽约,有两件大事。一是西尼罗病毒首次登陆美国,由蚊子作为主要传染媒介,疫情在纽约市引爆,从东到西逐渐蔓延全美,一时人心惶惶。一是当时的我正走向中年,站在了人生的分水岭,断雁叫西风,感慨油生,关于事业婚姻,关于自我实现,最重要的是关于未来旅程,一种荒谬却又真实的危机感,让人不能不止步,回望,踌躇再三。

  我那时已经在大纽约地区居住、工作了十几年,身在媒体,熟悉华人社区的诸般情事,于是,我以蚊疫书写中年之疫,让几只暗夜恶蚊嗡嗡扑向一干男女。叮咬他们的是寻常蚊子,还是带有致命病毒?在人人自危的疫病中,面对生命的欠缺和渴求,如何寻觅出口?

  写作这部小说时,我给自己出了个难题:蚊疫部分完全依据所能收集到的新闻剪报,所有相关事件都求真求实,而虚构的中年故事,只能围绕着真实疫病的时空结构来编排。空间主要是疫区纽约,时间则是从1999年夏末秋初开始,结束于一年之后。时间对疫病的发生、蔓延和防治非常关键,故事中的男女也依这时间轴经历他们的中年危机。有了这样的游戏规则,面对疫病,即使作者也不能随心所欲,如何高潮迭起又合情入理,真是煞费苦心。我的书房里、床上地下到处是资料和剪报,还作了详细的人物大纲,因为要照顾的细节太多,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如果换一种方式写,不会这么辛苦,但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有时就是写作者的一种宿命。

  我自己的中年危机是安然度过了,靠着书写,更靠着连根拔起,从美国举家迁到中国大陆。外界巨大的变化和挑战,让我无暇制造内在的危机。一转眼,在上海已经住了十年,写了许多台湾人在上海的故事,发表在各种文学刊物上,但是大陆读者对我还是陌生的。长久以来,我的小说都在台湾出版,在台湾获奖,我期待着能在大陆读者里找到知音。

  很感谢文友陈谦的热心推介,《蚊疫:纽约华人的中年情事》,终于在今春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印行,更感谢知名的文学评论家、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慨允将他对此小说的评论作为本书的序。

  谨以此书献给即将或已经跟中年面对面的朋友们!

  (本文为《蚊疫:纽约华人的中年情事》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6版:全国两会·观点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全国两会·话题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评论·随笔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社会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化新闻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申城社区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热点解读
   第B04版:城里城外/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06版:自贸之窗/陆家嘴金融城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金市汇市/公司探营
   第B08版:上海花城·梅林2015上海梅花节特别报道/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上海花城·梅林2015上海梅花节特别报道/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
   第B12版:股市大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14版:房产在线/陆家嘴金融城
   第B15版:家装专版
   第B16版:家装之窗
“新的”与“旧的”
阿梁的洗衣店
中年之疫
窝囊废与书
图片新闻
关于《草房子》的金色记忆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中年之疫 2015-03-06 2 2015年03月0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