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人格分裂的典型代表,一边沉浸在“老树画画”营造的恬淡诗意中,一边又源源不断地接受着“负波普学会”传递的满满负能量。
“老树画画”是微博上一个热门账号,博主隔三差五上传自己的水墨画作品,配上鲜活的打油诗。这些作品突破时间与题材的限制,既有古人的才情,又强烈地映照现实,让人往返于现实和虚幻之间。老树的作品一度让我重新找回心中日渐荒芜的自由主义情怀,也带给那些尝尽生活酸甜苦辣的人“正能量”。
“负波普学会”是一个从年轻人中诞生的创意产物。在这个叫“不自然博物馆”的微信漫画账号里,许多“非正常、稀奇古怪的人类”被陈列在玻璃器皿中。与一般的搞笑漫画不同,这个账号诙谐幽默地解剖着人类日常的喜怒哀乐,带着一种科幻、诡异和毁灭性。创作者“脑洞”非常大,他的作品撕碎了人们的共识,破坏了固有的刻板,为日常生活凿开了一个新出口。
网上常有讨论,喜欢“老树”的大多生于上世纪80年代前,而热衷“负波普”的多为90后。“老树”的粉丝看不太懂“负波普”传递的精神核心;而“负波普”的爱好者则认为他们的文化和哲学才符合当下的受众心理。
这两个账号拥有截然不同的画风,看似永远生存在两个平行世界。但细细想来,两者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的作者都保持着一颗真实的心,敢于面对这个粉饰而又肤浅的世界;他们的作品都在以独特的方式对人性进行文艺另类的诠释,透着草根的真性情和对市井的冷嘲热讽。
一直以来,我们常说,要传递“正能量”,避免受到“负能量”的影响。但在物理上,能量只是个标量,其实并没正负之分。“正能量”和“负能量”,也未尝不是同一种能量。
有时候,恰恰是那些不可或缺的“负能量”,能产生负负得正的惊人效果。它让人从充满温情的童话笔触世界里走出来,独自面对这个冰冷、陌生又庞大的世界。慢慢地,人们也会发现,真实的世界并非初看时那样,在不可亲近的外表下,它也潜藏着幽默、温馨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