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位朋友转发来一条据说在盛传的微信,题目有点吓人,“令人忧虑,不阅读的中国人”。不知其人其微从哪里抄来一堆数据——各国每人年均阅读的书本是,俄国55本,日本40本,韩国7本,咱中国只有0.7本。够“不阅读”的吧?其又从日本一位大师的《低智商社会》本本里抄来,说大师来中国城市里考察发现按摩足浴店多于书店,无非是证实中国社会属于“低智商”的吧。其又弄来了一个对比数,匈牙利每500人就有一个图书馆,中国则45.9万人方有一个图书馆。表明泱泱大国少有阅读的地方。其接着说匈牙利人爱阅读,所以产生了14名诺贝尔奖得主。以色列妈妈从小给子女讲书中蕴藏着智慧,比金钱钻石更贵重,所以国土小人口少的以国人中也出了多位诺奖得主呢……阅读了这条“微”机四伏的微信,岂不“令人忧虑”?
转微信来的朋友说“看完后惊出一身冷汗,肯定包括你!”笔者那天上午正好打开电视机,仔细谛听李总理向全国人大代表报告政府工作,清清楚楚听到了我们的中国政府今年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因此,倒没有惊出一身冷汗,而是豁然开朗。
中国人有持续不断的五千年文明,若是全民都不阅读,怎么能发展到今天呢?当然,众所周知的宋朝皇帝赵恒的《励学篇》中,所谓的书中自有“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早已成了过去式。习近平同志的《之江新语》中,有篇短论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保证,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不仅要注重科学知识的教授,而且更应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只有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有机交融,才能使一个人真正树立科学精神,“活化”所学知识,正确认识世界,能动改造世界。其实,政府“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是旨在适应“群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浪潮,发展创新型国家的新态势!
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模式、学习模式、工作模式和创富模式。互联网惠及和改变人们的学习模式中就包括“全民阅读”,现在可以网上阅读到图书馆的古今中外图书,买到踏破铁鞋无处觅的书藉来阅读,也就是说可以提速创建数字化的书香社会呵。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里十分重视互联网创新,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不无道理。“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使互联网渗透到金融、医疗、钢铁、家居、教育等传统行业,加速我国经济结构转型。那么,互联网时代的全民阅读,应该也会有一番新气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