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的文化各具特点,互通有无、求同存异,才能实现将各国各民族的“小文化”融合发展为整个人类社会进步的“大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而汉字、龙、京剧等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符号,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时代的到来,中西方文化交流趋于民间化、多元化与开放化。最“直接”的方式是旅游——亲身实地感受异域风土人情,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体会不同种族、不同宗教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增进了解,消除疏远和隔阂,取得最大限度的认同与理解。通过文化交流的“间接”方式,如书籍、音乐、电影等可以实现更为快捷的多元文化沟通,不出国门,即可领略不同国家的文化,虽然只是匆匆一瞥,却也意味深长。
文化能凝聚人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力量。文化建设是一项漫长的系统性工程,要将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根植人心,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一蹴而就,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载体”,教育和宣传工作是“平台”,润物无声,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