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平凡的世界》让谁反思?
张晓然
  张晓然

  作家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跟着电视剧又引发热议,不免让文学家们心酸。作为艺术的基石,文学这些年越来越“平凡”了,所以让没有文学的真人秀大行其道,让缺乏文学营养的影视剧充斥银幕、荧屏。而一些“文化人”辩解,文学以前过热,不正常,现在是回归到它的本位。瞎话!过热并非文学热,过冷,却是文学冷。

  近日,当年曾叱咤文坛的著名文学评论家李陀在接受一家媒体采访时坦言:路遥是上世纪80年代成名,发表了《人生》《平凡的世界》等作品的,但当时对他的评价“我觉得是不公平”的。这使得我们现在“有机会用另一种眼光去重新认识和检讨我们80和90年代以来文学发展的问题、经验和教训”。

  小说《平凡的世界》虽然荣获了1991年的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但路遥的价值在当时的文学浪潮中,并没有得到文学界的充分肯定和认识。因为他的传统风格和缺乏新奇的现实主义手法、毫无花哨的叙述文字,都使当时“现代派”话语权强势的文学圈与年轻读者对之嗤之以鼻。在反思中,李陀还透露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界隐秘:顶着“新潮批评”桂冠的评论家群体,和他们结成“死党”的编辑群体,当时决定了谁的写作是“新”的,可以力挺;什么样的写作是“过时”的,可以忽视。尽管路遥拥有一定数量的读者群,但显然不在这个圈子里。是那个同盟实际上掌控了国内文学的发生与进程,使文学迅疾靠向新浪潮。读者基本被牵制。时至今日,读者累了,文学市场累了,国内文学的“现代派”也累了,国内文学的航船也搁浅了。

  商业文学应运而生。郭敬明以及大批网络作家,吸引了海量青年读者。而商业文学捡起的,正是长期被忽视的现实主义文学“古董”:人物、故事、戏剧性、情节悬念等等手法。但可悲的是,像《平凡的世界》这样通过人物刻画、情节结构、个人生活体验带出深刻内心激荡与独立思索的文学构建,却再难见到了。

  我仿佛听见李陀在反思自己那一代文学先锋。当时,他也在颠覆传统文学,而传统文学的精髓,是否在一次次勇猛的颠覆中,消失了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特别报道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日本为何难谢罪4
   第A16版:3·15专版
   第A17版:3·15专版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文化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32版:上海新城区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 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广角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10版:留学移民/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广告
电信监管动真格非等央视曝光?
《平凡的世界》让谁反思?
女王的手套
干部别站到舆论危墙下
临到上轿时
重温耕读传家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平凡的世界》让谁反思? 2015-03-18 2 2015年03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