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傍老族”
邵 宁
  邵 宁

  某次在国外旅行时,遇到一个上海女孩,其生活状态有点奇特。

  女孩年约二十七八,打扮入时。她在好几天的旅途中,一件衣服都不洗,所有换下来的内衣袜子都装在袋子里带回家,“老妈帮我洗”。事实上,她已结婚一年多了,而且并不和父母、公婆住在一起。因为小夫妻俩都是独生子女,家务活都不会干,所以双方老人不放心,提出来继续照顾他们。于是,每周一三五,她妈妈上门,买汏烧兼打扫卫生、整理房间;二四六,则由婆婆担任“钟点工”。他们所有换下来的衣服,包括内衣,都是由轮值的“老保姆”洗的。她出国要带的箱子,也是妈妈帮着整理的。

  难怪网上常有大学生把脏衣服快递回家的新闻。现在的不少年轻人,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堪称“傍老族”。

  这样的“傍老族”随处可见。他们不同于“啃老族”,他们有高学历,也有不错的工作和收入,经济上能够独立,但是在生活上,离开老人却寸步难行。

  有人说,不用担心,等他们有了小孩,自然会什么都做的。其实不然。有了小孩以后,可能“傍”得更厉害。现在有很多和老人住在一起的年轻夫妻,有了孩子,带孩子、家务活都由老人包了。见过这样一户家庭,70岁左右的老父亲会开车,每天一清早开车先送外孙上中学,回来再送女儿去上班。

  反思一下,“傍老族”的出现,有时是老人自己造成的。从小,他们对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读好书”。等孩子工作了,甚至成家了,还抢着包办家务,“他们上班已经很累了,反正我们退休了也有空,就帮他们做做吧”。殊不知,正是这份“爱”害得孩子失去了自理能力,变成了懒人。

  对子女来说,父母再能干,也总有衰老的一天,到他们80岁的时候,还当得动“老保姆”吗?而这时候,父母恰恰是需要子女照顾的时候,那么,子女能否承担起这份责任呢?如果从来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在父母患病时,能否端上一碗汤呢?当然,可以完全交给钟点工、护工,也可以把老人往养老院一送了之,但这,大概不是培养出“傍老族”的父母们所希望的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评论·随笔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17版:文化新闻
   第A18版:文化新闻
   第A19版:梦启东方
   第A20版:梦启东方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生态上海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我爱我车/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08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留学
   第B10版:科学咖啡馆/新民教育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招生留学/新民教育
用好权力清单,管住“权力任性”
“傍老族”
不该玩“前进叫改革,后退叫深化改革”游戏
学会毕业
“隐形机”
赵黎平杀人案信息要及时公开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3“傍老族” 2015-03-25 2 2015年03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