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撼人的铁路摄影
舍 屡
  舍 屡

  一直喜欢黑白的人文摄影作品,特别是上世纪中叶的那些以“人物”为中心(时而会有动物参与)的老照片,而对较为冰冷的纯风景照片提不起多大兴趣。究其原因,是但凡有“人”参与,整张照片就会热乎起来,活起来,温暖起来……就像扦插的茎生了根,空空的炉里有了炭。

  不过,我手头的这本册子却是一个大大的特例。这本摄影集翻译过来的名字是《些许本国的铁路摄影》,2013年出版。这里的“本国”是指美国。早就有所耳闻,欧洲或日本的那些资深铁路迷们,用自己收集来的资料与摄制的照片做成摄影集,所以一开始并不觉得稀罕,看价格合适就订下了。但是,当这本开面不大的厚厚影集真正拿到手,我依然被那上百幅大尺寸的黑白铁路照片震住了。

  事实上,这些照片的来源五花八门,都是编者布罗斯和布尔顿从美国各处搜罗来的,有些来自铁路行业的展示与交易会,而另一些很可能来自镇上杂货店或集市里的旧家当甩卖——几张略模糊的小照片显然经过了许多风霜,而另一些看起来纯粹出自业余摄影爱好者之手。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布罗斯和布尔顿两人以惊人敏锐的眼光找出了各色铁路风景的亮点:或田园气息浓厚,或蒸汽力量磅礴,或有工业都市的钢铁筋骨感,或只是美在桥梁、隧道、山路完美的几何轮廓。正因为技巧上不加做作,全无刻意渲染,它们都是那么的真实、动人,一如自家祖母相册里某一张不起眼的旧照。书里还附上了一篇长长的散文,讨论了20世纪初期开始铁路摄影的审美嬗变,与照片两相映照,简直称得上一阕伟大的“机器史诗”。

  一个在美国开跨州货运卡车的老友曾对那里的铁路设计赞不绝口,说那是人类科技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奇景。而这本册子所选择的黑白摄影表现手法,恰恰凸显了铁路画面最肃穆本真的一面(甚至还有几张让人凛然的事故现场),很难想象一本五颜六色的小册子能激发出读者类似的敬畏感。况且,无论从封面、排版、纸张,还是厚硬质地掂量在手中的酷酷感觉,它都是那么的无可挑剔。难怪亚马逊上有读者评论:“有人收集弹子、银币、邮票……瞧瞧人家最终收集出了什么?”

  既依开头所说的定律,冰冰冷的铁路怎能产生如此大的感动?我问自己。想来想去,“人”的形象虽很少在画面中出现,可桥梁、枕木、站台、路标,无论是喷薄而出的浓烟,还是叮叮作响的铁路卡口,哪一样里没有凝聚人的劳动与智慧呢?记得美国作家丹尼斯·约翰逊曾写过一本文笔超凡的微型史诗《火车梦》(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除了美国山谷森林的自然景致,作者对伐木工人艰苦岁月的描写就像在你面前真实发生的事,平常的铁路由此多了一层读者魂不守舍的人情味(当然译者也有功劳)。一片浩瀚大陆若是骨肉,那么铁路就是血脉,看似冰冷,其实是灵动的、温情的,当无名的摄影者把镜头投诸到火车、铁轨或者仅仅一个生锈的扳道器时,我们立即察觉到,他或她无疑深爱着这片土地,还有在土地上代代劳作的同胞。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新民资讯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圈内圈外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梦启东方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样本/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现场
   第B04版:样本/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样本/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6版:探密/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展会
   第B08版:聚焦/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0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2版:大购网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临江仙·乙未春分
万物理论
游牧、远征、迁徙及其他
撼人的铁路摄影
护工小方
蓝先森协奏曲(油画)
诗和我的半生缘
新民晚报夜光杯B13撼人的铁路摄影 2015-03-28 2 2015年03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