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有位知名导演到上海作调研,准备拍摄一部反映百年上海历史风云的史诗性的电视片。但是找了数十位老上海叙谈之后,发现越谈越糊涂了,越来越弄不懂上海了,他感慨地对人说:“你们上海的水实在太深了,外地人弄不懂。上海简直就是中国的外国。”其实,上海人本身也未必完全读懂上海,在聊上海史的时候,动不动就拿黄、张、杜说事,比较认真些的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发问——上海不出产小麦,上海人的主食是大米,不是面粉,为什么中国最早的面粉厂和最大的面粉集团公司都诞生在上海?上海过去的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交通大学、中西女中等都是贵族学校,一般市民根本读不起,为什么那里出了那么多中共地下党?都说十里洋场是流氓的天下,为什么经济却这么繁荣?……自然,这都离不开对上海“原生态”的了解。上海的“原生态”起码少不了这样几个词汇:移民、开放、租界、贸易。曹可凡与我合著的新著《蠡园惊梦》,正是通过一个海派大家族的百年拼搏、盛衰,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上海滩风雨际会的“原生态”。
此书是上海大历史的一个缩影,真实地记叙了无锡王家祖先闯荡上海滩的精彩故事,生动而具体地展示了20世纪上半期,民族资产阶级“乱世出英雄”的种种传奇——王尧臣、王禹卿兄弟原本是南宋朝廷御林军的后代,岁月潮汐中,他们成了一肩行李到上海的弄潮儿,十里洋场,打工生涯,商海沉浮,几致危殆……命运把他们与荣家兄弟连在一起,共创基业,同挽狂澜,还是亲家。他们曾与北方官僚、军阀对簿公堂;与宋子文、陈公博斗智斗勇;在交易所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在日本人的铁蹄下苦苦挣扎;与杜月笙不打不成交,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言和,甚至成为合作搭档……“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最终成为中国最大的面粉企业——福新面粉公司的实际掌控者。他们后代的经历亦波澜壮阔,有在五卅运动中冲锋陷阵的青年革命家王启周,有在港台经济中大展身手的王云程,有中共地下党的老朋友曹启东,有改革开放后来沪创业的王健民……他们与沙逊打过官司,与秦邦宪、陆定一办过报纸,帮助邹韬奋在沪治病,跟吴国桢也“沾惹”了一些交往。他们捐献给国家的无锡蠡园,当年还把蒋介石、宋美龄夫妇吸引过来。前些年风靡上海滩的“全仕奶”和“圣麦乐”冰淇淋,就是王家后代的杰作。
纵观这个家族120年来五代人的理想和命运,的确是随时代大潮而大开大合,大喜大悲,大起大落的,几乎每次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风暴和机遇,都给他们的生活烙上深深的印辙。“鉴往而知今”,历史是现实的镜子,也是未来的参照系。这些印辙所幻化、酿就、提炼、凝聚成的上海性格和上海精神,完全不是有些电视剧中“强盗加美女”的演绎格式,或许就是很多人所看不懂的“上海谜团”。所以《蠡园惊梦》所展示的,这个活生生的五光十色的海派大宅门的发生、发展和沉淀,或许是正确解读上海滩的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