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2012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指建筑工程由于盲目上马、供大于求、资金不足等导致中途停建或无法竣工的;例为:烂尾楼、烂尾工程。之所以要做一番功课,引经据典,是因为我在这里创造了一个新词:烂尾道。
离家不远的马路两边人行道,并不宽敞,至多也就三四米,可是,不知何故,老是在开挖。有一次我做了个有心人,默默记住上次开挖后的终了时间,真的,不到两个月,又来了施工车辆和人员,又要开挖。我实在忍不住,就问一个似乎是领导的人员:只有两个月,怎么又要开挖?那人也不看我,只是回答:这是上级的安排。其实,对此早就有人讥讽,干脆还是装个“拉链”吧。
问题的麻烦还在于那个烂尾道。
开挖了,好像是放进或换上了新的管道,然后把泥土掩盖——如果是恢复原貌,那就应该再铺上行人道砖,甚至还不应忘掉专门的盲道。但是,从泥土盖上以后,最多也就是草草再来一层水泥,然后就什么没有了。围栏还在,那红白两色三角小旗组成的线条围绳依然悬挂,行人真的左不是右不是了。显然,这个工程还没有完工,上面是不得行走的,但是,人行道边上就是车流滚滚的非机动车车道——那可真是无路可走了!
盼星星盼月亮,这个人行道居然成了一个烂尾道。到底还是人怕车,不敢在险象环生的车流中搏命,于是只能走在这烂尾道上。这个烂尾道,可真是烂尾道,看上去是铺了水泥,但全都是坑坑洼洼、坎坎坷坷,只能是一脚高一脚低行走,而且眼睛还要死死盯住地面。最可怕的是到了下雨天,那可真是顾了头、顾不了脚。雨停了,那更得要关注地面,因为全都是大大小小的水塘。滑稽的是,如果往前看,不少行人为了保持平衡,使出了芭蕾水平,两手横平举,踮起脚尖踩路,还一跳一跳……
看看周围还没拉走的施工车辆、躺倒在地的单个的铁围栏,依稀可以知道,这个工程没有完。我揣测,也许是工程队有了更新更重要的任务,于是开拔,辗转它途;也许是工程队本来就摊子铺得很大,就这么东一开挖西一盖泥。当然,我觉得这并非是造楼、造房,也用不了多少资金,不会发生资金短缺、欠薪或者其他什么。我真是不能理解这种烂尾道的产生原因了。
关键的一条是,施工方没有想到这么一烂尾,会给行人造成多少麻烦和困惑?总不至于一定要等到出了什么人命关天的大事,才会想到要来收拾这幅烂摊子吧?古人有云:世上诸事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很多事情其实并不复杂,也不会就是差钱,关键就在于有些事情在有些人眼里实在是太小了,于是就不作为。
我不懂施工,但我觉得就眼前的情况,不过就是再来不多人马、再来一些砖块,很快就会功德圆满。然而,就是不为也,好像全都是为了考验行人的耐心和持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