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采芣苢话车前
程超寰
  程超寰

  《诗经·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诗中所称芣苢即车前草。春天,风和日丽,在空阔的原野上,农妇们三三五五,一边欢欢喜喜地采撷着车前草,一边群歌互答。歌声笑语,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那是一个多么令人心旷神怡的情景。

  “苢”为“苡”之古字,故“芣苢”亦作“芣苡”。《本草纲目》曰:“按《尔雅》云:芣苡,马舄。马舄,车前。陆玑《诗疏》云:此草好生道边及牛马迹中,故有车前、当道、马舄、牛遗之名。舄,足履也。”车前为多年生草本,连花茎可高达50cm。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基部狭窄成长柄,全缘或呈不规则的波状浅齿,通常有5~7条弧形脉。《本草图经》曰:“春初生,苗叶布地如匙面。”故名饭匙草。广西人叫猪肚菜,青海人叫猪耳草,东北人叫车轱辘菜、驴耳朵菜,皆以叶形为名。车前草叶脉明显,叶片皱缩,叶面凹凸不平(多痱瘰),因此又得“蛤蟆”诸名。《尔雅》郭璞注有名虾蟆衣,《滇南本草》呼作蛤蚂草,云南叫癞蛤蟆棵,上海称癞蛤蟆草。

  民间自古有斗草游戏。大观园香菱、芳官们的斗草是“文斗”。还有“武斗”者,宋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诗:“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车前草花茎有数枝,高12~50cm,具棱角。苏、浙一带儿童常持此草花茎两两相对作勾拉游戏,将对方花茎拉断者得胜,戏称“打赢了官司”,车前草因有打官司草之名。

  车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初以种子入药,《名医别录》开始并用叶及根。车前草功能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用于热淋涩痛、水肿尿少、暑湿泄泻、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等证。药理研究证示,除了利尿作用,还有较强的祛痰和镇咳作用。

  车前草分布几遍全国各地,生于路边沟旁、花圃菜园、田边潮湿之地,混迹于丘垄荒墟、房前屋后、牛溲马溺之间。唯其太过寻常,而被视作低微。宋赵鼎臣《竹隐畸士集·上许冲之启》:“笼中丹桂,并溲勃以兼收;幕下红莲,杂蒹葭而俱进。”“溲”为牛溲,即牛遗,为车前草别名;“勃”为马勃,一种菌类,常喻指粗贱之物。溲勃并称,并反衬丹桂,足见在古人眼中车前草之贱。这种贬抑甚至扩大到医家用药,因鄙屑而生冷落,简直近乎势利。对此,北宋大家欧阳修叹息道:“治世之人不分贵贱,治学之人不分贵贱,此为古人常理。而治病之药还分贵贱,真是无稽之谈,庸医迂腐,害人不浅!”

  今天的人们当然不会再有古人的偏见。车前草现在是常用中药,并早已在国家药典的高贵殿堂里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大购网专版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专稿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邮珍赏析
   第B12版:家装专版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丽莎和“大笨”琴
等待最是难熬
垃圾变黄金
外插花
今宵灯谜
管管“泊车场”
跟爱猫学健身
采采芣苢话车前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B14采采芣苢话车前 2015-04-04 2 2015年04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