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4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由谭
“正常”“合理”,谁说了算?
过传忠
  过传忠

  一位退休职工向电台反映,他患了一次感冒,去医院就诊,说是要住院检查。结果,才住了没几天,挂号、诊疗、化验……各项费用已超过了一万,吓得他赶快逃了出来。他怀疑医院是不是算错了,希望能调查一下,给个说法。

  电台的编辑倒是很负责,多方联系后,给出答案:整个过程都是正常的,未发现什么问题。还请了一位专家解答说:这些化验检查项目虽多,仍是合理的,对疾病的治疗是有益的。

  从医疗角度讲,专家的解答可能有道理。诊断、检查都是为了治病,所开的针剂、药品既不是假药,也不属暴利,与坑蒙拐骗无缘。不违规,不犯法,难道还不正常吗?

  但从病人的角度看,这样的“正常”却有些担当不起了。通常一次感冒,所需花费无几,如今成倍、成十倍地增加,怎么还算“正常”呢?即使明知医院医生是好心,是为了病人,但这样的“好心”难以接受,也不能说是正常的吧。

  我觉得,这里至少暴露了我们医疗部门存在的一个问题:“过分”治疗。什么事情都有个度,超过了限度,好事会变成坏事。正如人的饮食一样,吃有营养的食品自然好,但过量了,吃得太多,就会产生副作用。据统计,当前不少病正来源于吃得太好。医疗过度虽然不一定有害于病人,但至少是一种浪费吧?我国广大的城乡,缺医少药的问题至今并未解决,何必要搞这些“过分”的项目呢?

  问题恐怕还是一个“钱”字在作祟。如今药厂靠产品的巨额利润赚钱,医院则以用药的多少获得回扣。检查更是如此,有些医院规模并不大,设备也一般,却偏偏要进口一些“高精尖”的仪器,因为这些精品的使用是一本万利的事,“聚宝盆”谁又舍得丢呢?

  医疗是民生的一件大事,现在却与商业的盈利活动紧紧地挂上了钩。而且,出钱的还是广大老百姓。如果医疗都是免费的,广大病人的医疗保险费用始终会随着医疗费用的升降而调节,那么,即使会产生一些浪费等弊端,但人们或许还能承受。然而,如今是医疗费用一个劲儿飙升,百姓的保险费用却老是按兵不动,有时还会变相降低,如廉价的产品不生产了,有些项目的使用范围被限制了,等等。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呢?人总不能不生病吧,何况绝大多数的病人并非“先富起来”的大阔佬。

  看来,我们的医疗是否真的“正常”与“合理”,不但某些专家的说法不能一锤定音,就是有关医疗部门的解释也缺乏说服力。应当全社会来关注和讨论,应当由政府来全面调查与改进,否则,还会冒出一系列更不正常、更不合理的种种矛盾和问题,棘手的事,不能再掉以轻心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2015我们如何出行特别报道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日本为何难谢罪
   第A21版:文化新闻
   第A22版:文化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新民法谭
   第A26版:新民法谭
   第A27版:新民法谭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申城社区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房产在线
   第B04版:自贸之窗/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公司探营/金市汇市
   第B08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09版:上海花城/陆家嘴金融城
   第B10版:理念分享/陆家嘴金融城
   第B11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B12版:基金纵横/陆家嘴金融城
   第B13版:陆家嘴金融城/网上网下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家装专版
   第B16版:艺术家具专版
34年未变的探亲假该改了
马化腾之惑
“苹果”背后那行字
生活美学
“驾考”两重天
“正常”“合理”,谁说了算?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正常”“合理”,谁说了算? 2015-04-17 2 2015年04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