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艺海拾贝》,看秦牧写祝寿:某人对寿公朗读了两句吉利的贺诗之后,忽然话锋急转,杀出一句“儿孙个个都成贼”来。众人听了大惊失色。此公却悠悠地续上一句“偷得蟠桃奉至亲”。于是满堂喝彩,皆大欢喜。
当时读了钦佩至极,叹为观止。长大以后才知道,“故作惊人”是古人的常用手法。
试举一例:景公问晏子“忠臣怎样侍奉国君?”晏子的回答竟然是:“国君有难,不去跟他赴死。国君亡命,送都不送。”嘿嘿,不要说景公听了怒不可抑,你吃得消吗?国君罹难,紧跟着赴死,国君亡命,护送逃窜,这才像忠臣的样子嘛。
惊人的效果已然达成,晏子可以把景公乖乖地引向他所希望的目标了:国君能听从忠言,必不会罹难,忠臣用得着殉死吗?如果国君不听忠言而亡命,忠臣用得着去虚伪送别吗?所以,忠臣的职责是让国君从善而兴旺,不是与国君同陷绝境的。
所以说,如果不想不得善终或亡命天涯,就该好好听从忠臣的逆耳之言。身边的忠臣是谁?不用说,你懂的。